自治区民政年度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干扰破坏活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取得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预计4150亿元,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4%,第二产业增长14%,第三产业增长9.5%。全口径财政收入817.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0.8亿元,分别增长27.7%和26.2%。——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4亿元,增长25%。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内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区外企业到位资金800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增长60%。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增长52%。——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体育事业更加繁荣,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就业再就业4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8元,分别增长10.8%和9.6%。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农村实现新发展。我们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立足棉花、粮食、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总产量1002万吨,其中小麦439万吨,实现了大灾之年粮食全区平衡、第1页共7页略有节余的目标。林果种植面积累计超过1450万亩。肉类产量175万吨,牛奶产量207万吨。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取得新突破,农产品出口超过7亿美元。产业化经营、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外出务工农民150万人次以上,人均劳务增收130元。农村水利、公路、电网、公共设施及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地方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新增沼气用户9万户。安排财政支持“三农”资金223亿元,增长30%,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4亿元,兑现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2.1亿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30.8亿元。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我们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30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00亿元,增长15.7%。罗布泊120万吨钾肥、玛电三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西气东输”二线等工程进展顺利,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输变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机电、建材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又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区优势资源开发。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面启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加强。奎-独、准东等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安排财政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资金25.2亿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我们坚持把旅游开发、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作为重点,不断提升传统服务业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市场监控体系,提高市场应急保障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6亿元,增长21%。大规模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旅游业虽受客观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区内旅游仍有不少亮点,一些旅游新产品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00.97亿元,增长19.9%;各项贷款余额2820.65亿元,同口径增长12.9%。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增幅、农业保险规模名列全国前茅。首家外资第2页共7页银行东亚银行分行落户。五家渠、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成立。尽管股市低迷,上市公司仍实现再融资6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坚持把固定资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