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调查当前,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日益规范化的要求和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突出矛盾,如何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即可以减轻审计机关的审计压力,又可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使用效率。这是当前在内部审计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也是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利用在党校学习的机会就如何规范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了的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的体会拙笔回报。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一)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绝大多数内审人员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兼任,没有配备相应的专职内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发挥。(三)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才愈有保障。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一般是由单位一把手主管,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由单位一把手主管的兼财务核算职能的内审人员审计财务账目,显然这样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四)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第1页共5页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数量偏少,还不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多数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五)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制约了审计职能。在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下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和下属被审计单位关系长期固定不变,造成部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熟悉,审计中容易导致感情用事,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目前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行业主管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属于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同时内审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从而既影响内部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二、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审计机关应通过会议、培训、媒体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和引导,特别是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的宣传,既要从法的层面,广泛宣传《审计法》、《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又要从典型事实层面,说明内审工作的作用,以提高领导干部对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不能强第2页共5页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