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全文化促安全生产如何严格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保证和促进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必须认真回答和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在理论上有两个主要建树:一是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以人为本;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大理论建树与安全生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以人为本首先要以的生命健康为本,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的需求,是人的生命的需求。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六大指出,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以人为本是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如果连生命健康都没有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要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变粗放发展为集约发展。因此,要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尊重劳动者权益,而不是一味增加人力资源消耗和增加劳动强度,更是不象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那样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所以说,不重视、不抓好安全生产,就是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来讲,社会是由家庭、企业、法人单位、社区等基本细胞构成的。从企业来说,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实现安全生产,一切无从谈起。一个合格的经理、矿长,一个合格的企业主,要首先重视安全生产,重视职工的生命健康。同样,职工的生命安全是职工的企盼,出了事故,受伤害最大最直接的是企业职工。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不重视安全,他就是无视职工生命,就不是称职、清醒、明智的企业家。从家庭来说,如果哪个家庭成员出了严重的生产事故,对家庭就是灭顶之灾。事故中遇难的职工,多是年轻人,他们今后的路很长,对家庭来说,是一个顶梁柱,一旦出事故,家庭就像塌了一样。所以,没有安全生产,怎么能谈到家庭的幸福安康呢?从政府来讲,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抓好安全生产是政府履行自己职责的重要方面。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很多安全评价指标,并从这些安全评价指标来看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来看政府治理和管理社会的能力。对社会来说,人民的生命健康如果没有保障,人民就不能安居乐业,社会就不能安定和谐。所以,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全生产也涉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和谐社会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和谐社会要民主法治,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以法治安;和谐社会要公平正义,首先是每个人都要有生存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和谐社会要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只有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家庭才能幸福安康;和谐社会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生产活动要适应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受到事故的惩罚。所以,关于和谐社会的几大因素,都和安全生产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安全生产事关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以安全生产非常重要,安全生产大如天,再大的事也大不过安全生产。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很重要,抓好和实现安全生产更重要。怎样才能抓好和实现安全生产呢?方法很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报告》中指出,抓好和实现安全生产,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要素的到位。在这五要素的到位中,首先是要推动安全文化要素的到位。所以,要保证和实现安全生产,首先要重视和狠抓安全文化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来促进和保证安全生产。一、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推动作用安全文化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危害事故。国际核安全组织在全面分析了事故原因后认为,“安全文化”的欠缺是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在这里首次被提出。“安全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组织(单位)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价值观、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察和各种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总和,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