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下访工作制度健全,措施到位扶贫济困解烦忧——浙江各级机关干部下访接访纪事浙江是改革开放先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较早遭遇一些先发性社会问题和矛盾,这一度困扰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破解这些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率先下访,拉开了XX省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的序幕,也开始了XX省寻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齐头并进的新探索。9年来,在省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把下访接访作为硬任务,主动做深、做细、做实,取得明显成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量问题在源头得到处理,全省信访总量由2003年的50多万件(人)次的最高峰降到了去年的39万多件(人)次,信访形势持续好转。深入一线听民声倾听民声、体察民意、知悉民情,方能赢得民心。怎样做好下访接访工作。沉到一线无疑是重要的第一道落笔。在接访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都坚守着这样的信条。越是矛盾和困难多的地方,领导干部越是要深入进去;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领导干部越是要敢于碰。有一次,XX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志忠到桃渚镇田头村蹲点调研,第一天他就收到一封信。信是村民陈新明(化名)写的。村干部告诉何志忠,13年里,高位截瘫的陈新明,向中央、省、市有关部门寄了数百封信。当晚,何志忠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次日一早,他就到陈新明家探访,只见他们一家人挤在阴暗潮湿的老石头房里,一踏进门槛,就有一股怪味扑鼻而来。“新明,你身体感觉怎么样……”何志忠的脚步没有半点犹豫,坐在床沿就和陈新明拉起家常。原来,早在1995年,时年26岁、在造船厂工作的陈新明,不幸被翻倒的舢板压住,导致高位截瘫。事故发生后,陈新明坐着轮椅上访4年,才从雇主那里拿到7万多元赔偿款,谁知用这笔钱盖新房时,却与村干部发生纠纷。明白上访缘由后,何志忠当即要求村干部向陈新明道歉,并多次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还想方设法募集捐款,帮助他造新房。半个月后,新房动工了。解开了思想疙瘩的陈新明异常感动,当着何志忠的面,他翻箱倒柜找出已打印好的厚厚一叠信访材料,一一撕毁,并表示往后决不再上访。“只要我们亲力亲为,总能找到解决难题的最佳办法。”时任XX县区委书记的沈利农同样深信,沉到一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2010年,他共接待群众来访168批次319人次,办结率达99.2%。为解决该市一新村点安臵房质量问题,他多次到工地,还爬上屋顶,实地察看工程建设情况。9年多来,全省共有省领导180人次下访接待群众4792批次、9133人次;市、县两级领导干部4.4万人次参加接待群众19万多批次、55万人次。“我们换位思考,老百姓就能时刻感受到政府解决问题的真心。”说起如何做好接访工作,沈利农感触颇深:“我们与群众距离拉近了、2感情谈深了,许多看似难解甚至无解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群策群力解民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要有深入基层的姿态,更要有实现案结事了的实际行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社情民意,只是接访的第一步。如何化解久拖未决的积案,抚平群众焦灼的心情,才是接访的主要目的。这一目标如何实现。在浙江各地,一张张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行动网络给出了答案。2002年,XX县区为加快城市建设,决定对城中村——宋石村进行拆迁改造,建成营盘小区。虽然改建由镇、村统一组织实施,却因房屋由农户自建,多位农户后来又擅自违规建设,造成营盘小区的房产“三证”一直无法办理。2006年以来,一大批营盘小区住户多次到县政府上访。“一些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情况十分复杂,仅靠下个文件,交办几个责任单位,成效并不大。”困局之下,时XX县区委书记的王勤不仅主动约访,还召集信访、国土、建设、城管、财政、消防、武康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商对策。各责任单位随即派出调查组,挨家挨户调查核实房屋建筑层次、占地面积、家庭成员等信息,仔细摸清情况;而社区干部则凭借情况清、人头熟的优势,与上访群众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逐一理顺农户间的矛盾……经过几个月的群策群力、协同配合,2010年9月10日,XX县区信访局会同国土、建设、城管、武康镇等有关部门再次约访群众代表,终于得到群众代表的认可,一块冰冻8年的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