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湘教版科学四上2.3《吃奶长大的动物》word说课稿说内容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吃奶长大的动物》。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要让同学了解哺乳动物的含义,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达到让同学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培育同学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理解哺乳动物的含义,会分辨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2.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3.认识到乳头与哺乳方式是相适应的。(三)教学重点总结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四)教学难点哺乳动物的分类(五)教学时间一课时说教法和学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课本已有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同学兴趣。2.自主学习法;同学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培育同学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说教学程序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中的如下几大环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呢?你们了解小兔子吗,谁来说一说?2.小兔子是吃奶长大的吗?二、活动一观察兔子1.认真观察课本上的图画并结合生活经验填写记录表(要求:同学保持宁静、限定时间),观察小兔子的特点和吃奶的情况;2.观察后同学汇报沟通;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并列举其他与兔子有相同特征的动物,引出“哺乳动物”的概念。三、活动二分类1.给下列动物分类,找出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鳄鱼海豚2.提问:人是不是动物?3.同学在生活中自觉爱护小动物。五、课堂小结老师引导同学归纳小结:哺乳动物的含义和共同特征。六、教学反馈同学做练习册提出疑难问题四、板书设计哺乳动物:胎生、吃奶长大的动物胎生:妈妈生的哺乳:吃奶教学反思1.课前课件准备较充分,但上课时课件没有利用上;2.课前同学方面做的准备不够,上课时太过拘泥于跟着教案走,没有充分照顾到同学;3.课堂氛围不活跃,没有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4.课堂上时间把握得不得当,整堂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附送:2024秋湘教版科学四上2.4《飞行的精灵》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飞行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对比观察,能发觉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3、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神秘,能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行。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自主求证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2、意识到证据充分才有说服力。科学知识1、知道翅膀是动物飞行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2、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3、认识到鸟类除翅膀外,还有许多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教学准备1、鸽子(活体实物)、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鸽子的羽毛和骨骼。2、同学讨论羽毛所需的放大镜、剪刀等工具。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前面,我们讨论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日一起来讨论天上飞的。(板书:飞行的精灵)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行的精灵”?二、活动1----观察翅膀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同学沟通讨论。讨论沟通后,老师小结:(1)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2)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3)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1)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飞行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纤羽)三种。(2)羽根是空的,可以为鸟类减轻重量,增大强度。3、讨论鸽子的羽毛同学设计实验讨论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老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同学讨论。汇报、沟通后,老师小结。三、活动2-----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1、课前让同学搜集有关鸟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2、课堂上同学进行信息沟通。3、老师在沟通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同学的证据。4、鸟类适应飞行的特点。(1)食量大而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