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记录师经济学基础知识第一章需求、供应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一、需要分析在经济中,需要受到价格、收入以及偏好等原因的影响。需求法则:需求和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在其他原因不变的状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低,反之则反。需求曲线也许体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需求法则存在的原因: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吉芬商品就是需求法则的例外,所谓吉芬商品,是指在其他原因不变的状况下价格上升(下降)引起需求量的增长(减少)的物品。一种商品只有同步具有“是劣等品”和“收入效应不小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才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需求变动的重要原因:1.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偏好;3.有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测。此外,尚有诸多原因会影响对商品的需求,如消费信贷条件的变化、政府的消费政策以及厂商推销费用的变化等。恩格尔系数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恩格尔系数=消费者用于购置食品的支出/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原则,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所有个人需求的加总。由此可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是每一价格水平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之和。二、供应分析供应法则:供应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供应曲线也许体现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正。土地、古董和文物、劳动(时间)等都是供应法则的例外。影响供应的重要原因有:1.投入要素的成本;2.技术水平;3.厂商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供应分为厂商供应和行业供应两方面。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商品市场的均衡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供应法则或供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1.供应不变,需求变动的影响:需求增长,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均增长;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减少;2.需求不变,供应变动的影响:供应增长,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长;供应减少,则均衡价格增长,均衡数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手段重要再现为价格控制。价格控制是指政府运用强制力直接规定某种产品的价格界线,既可以是规定产品的最低价格,即制定制定支付价格;也可以是规定产品的市场最高价格,即制定限制价格。无论采用哪种价格控制措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都会破坏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从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局面。第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一、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所谓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的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变化都不也许使至少一种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假如变化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可以使至少一种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变化为帕累托改善。一般说,到达帕累托最优时,会同步满足三个条件:互换最优;生产最优;互换和生产最优。二、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包括外部性、垄断、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充足。外部性:分有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组员的影响为下面影响,即其他组员从中获得好处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谓正外部性。市场主体承担的私人成本高于外部的社会成本,而其收益低于外部的社会收益,此即为外部性的特性。负的外部性:当市场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组员的影响为负面影响,即其他组员因此而受到损失时,这种活动导致的外部性称谓负外部性。市场主体承担的私人成本低于外部的社会成本,而其收益高于外部的社会收益,此即为外部性的特性。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与产权不明晰有关,而对产权的明确界定,市场机制一般无能为力。显然,市场机制在外部性面前推进了或部分推进了自己的作用,市场失灵在所难免。垄断形成的原因重要有:1.对关键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的控制或占有;2.专利制度;3.规模经济;4.准入制度。在垄断条件下:首先,消费者支付了较高的价格,却消费了较少的产品数量;另首先,垄断者虽然实现了利润最大化,不过其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充足的运用。当然,在某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