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1~2题。1.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问题及其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过度农垦B.甘肃新疆:土地荒漠化——降水减少C.东北平原:黑土肥力下降——重用轻养D.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季风气候2.关于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主产区建设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B.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建设成最大的商品粮基地C.华南主产区建设成商品棉基地D.汾渭平原主产区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3.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雅鲁藏布江谷地D.江南丘陵4.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5~6题。5.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6.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D.人类过度农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专业村是指某农村大部分农户商品性地从事一种或多种相互关联的生产或服务活动,从而使该活动的经济总量(如产值)构成这个村经济总量的主体。下图为河南省四类典型专业村形成与发展因子图。据此回答7~8题。7.重渡沟村发展的最优产业应是()A.乡村旅游B.民俗文化C.家具制造D.方便面业8.专业村比传统农业村产品的商品率高,主要原因是专业村()A.土地资源丰富B.水利设施完善C.机械化水平高D.特色产品质优下图是我国柑橘优势区域及生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与粤赣闽地区相比,汉中地区为我国柑橘生产的最北端,该地能生产柑橘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热量更丰富B.土层深厚,红壤更肥沃C.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D.北部有山地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入侵10.提高汉中地区柑橘单产的最有效途径是()A.增加化肥的使用B.提高机械化水平C.选用优良品种D.减少其他水果的种植面积,改种柑橘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读下图,完成11~12题。11.与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际有关的因素有(双选)()A.市场需求B.气候变化C.技术水平D.劳动力数量12.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双选)()A.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B.减轻农业生产的能源消耗C.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D.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二、综合题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人民胜利渠于1952年建成,连接河南省武陟和新乡,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水利工程,主要承担灌溉和向城市供水的任务。(1)说明人民胜利渠修建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在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肉牛产业起步较早,而现代食品冷链技术又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发展。如图为肉牛产业链示意图。(2)分析河南发展现代肉牛产业的有利条件。“焦作现象”是指河南焦作市以发展自然山水旅游代替日益枯竭的煤炭资源开发,实现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并取得成功的现象。(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焦作现象”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14.土壤水是维系作物生长发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主要的水分源泉。读下图,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变化的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秸秆覆盖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精析1.C2.A[第1题,河套灌区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