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种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对的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1.心理来源说认为教育来源于()A.劳动B.模仿C.学习D.本能2.我国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是()A.《大学》B.《春秋》C.《学记》D.《论语》3.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是()A.观测法B.试验法C.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怎样,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多种类型的人。”这体现了()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内发论5.学校课程一般以()的形式出现。A.选修课程B.必修课程C.隐性课程D.显性课程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措施是()A.讲授法B.讨论法C.发现法D.读书指导法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一样年级的学生编在一种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一样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一样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特朗普制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课外活动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次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详细状况,可有多种开端10.“要尽量多地规定一种人,也要尽量地尊重一种人。”这句话出自()A.苏霍姆林斯基B.凯洛夫C.马卡连柯D.乌申斯基11.中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A.楷模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陶冶教育法D.说服教育法12.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A.优等生B.后进生C.全体学生D.中等生13.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暗示D.情绪唤醒14.()在中学阶段居于主导地位。A.无意注意B.故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5.下列属于合理信念的是()A.学习获得的成就必须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承认B.像你但愿他人对你那样看待他人C.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人无权过问D.事不关己高高挂起16.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C.自我促成的纪律D.学生促成的纪律17.灵感现象是()的成果。A.直觉思维B.综合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118.当一种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A.压抑B.否认C.文饰D.代偿19.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A.独特性B.稳定性C.整合性D.功能性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A.学生的心理特性和行为体现B.学生的异常心理C.学生的异常行为D.学生的心理状态21.问题处理的关键阶段是()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阐明原因。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1.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讲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讲课制优越。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愈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赔偿。4.品德的心理构造具有统一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详细目的。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原则。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措施。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目前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候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这位教师的学生说:“我们懂得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规定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同样看待,历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结合德育原则,谈谈教师应怎样处理上述材料中的问题。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接着,昆特女士朗诵了那首诗,它确实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并且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与否乐意再写一首诗去参与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由于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1)你认为弗兰克为何会有上述反应?(9分)(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当怎么做?(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