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的成语典故篇一:成语洗耳恭听的故事【洗耳恭听的故事】传说上古时代有个十分英明的帝王叫尧。他为人特别正直,处处为人民着想,而且特别擅长采纳别人的意见,对有才的人尤其注重。有一次,尧帝听说有个叫许由的世外高人品行高尚,就特别想把本人的帝位让给他,以便他治理天下。因而,尧帝就派人去邀请许由出来治理天下。使者来到许由隐居的地点,见了许由之后,告诉了许由尧帝想把帝位传给他的事,希望他认真考虑。许由听后,毫不犹豫地说:我看不受骗什么帝王,你回去吧!使者没方法,只好走了。尧听说这件事后,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假如坚不接受帝位,那么希望能出来当个amp;lsquo;九州长amp;rsquo;。不料许由听了这个音讯,更加厌恶,立即跑到山下的溪水边去,掬水洗耳。由于许由认为本人可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因而用洗耳朵来表示本人不愿听许由的好朋友巢父也和许由隐居在同一个地点。特别碰巧,巢父正牵着他的小牛到溪边饮水。巢父看到许由洗耳朵的模样,感到特别惊奇,就咨询许由到底如何回事。许由把使者对他说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巢父,说完后又补充了一句:听了如此不洁净的话,我生怕这些名禄之言把本人的耳朵污染了,只好跑到这里来洗洗耳朵。巢父听后,感到特别生气,就冷冷地说道:洗什么耳朵!罢了吧,别再把水污染了,从而污染了我的小牛的嘴。说完,巢父牵着他的小牛,急忙往溪水的上游走去。许由以本人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赞扬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amp;mdash;amp;mdash;《梦昭公》【洗耳恭听的意思】洗洁净耳朵恭尊敬敬听别人讲话。常用于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描述专心肠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特别注重听对方说话。【活学活用】陈兄对这件事有何高见?小弟愿意洗耳恭听。【妙语点拨】许由听到名禄之言,觉得耳朵遭到了污染,得及时清洗。巢父更夸大,他甚至以为许由洗耳后的水也会污染到他的小牛。在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中,与那些利欲熏心的现象比起来,许由与巢父有淡泊名利之心,当然值得赞扬。然而,一个人假如有真才实学,却一味地隐居遁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国家与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篇二:源自安徽的成语典故源自安徽的成语典故你明白“揭竿而起”是因陈胜吴广而来,但你明白发生在何地吗?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除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还涉及哪个成语呢?纵观历史,在安徽这片广袤的大地,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成语典故??你明白多少?【洗耳恭听】(发生地:安徽巢湖)关于洗耳恭听的精确出处,如今已经特别难考证了,有人说在河南嵩山,也有人说在安徽巢湖。《巢县志》记载:5000年前,在尧当政时有一位叫许由的人,此人贤能特别有旷世之才却特别清高,当尧将帝位禅让于他时,他整天避之不见。一日在水池边遇见饮牛的巢父,就将此事诉与之听,巢父批判他“浮游于世,贪求圣名”,既然不想做官就应该躲进山林,如此四处躲避只是为了贪求本人的好名声罢了。许由听后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遵从巢父忠告。人们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那个池子取名为“洗耳池”,水池旁边的那条小巷叫做牵牛巷。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揭竿而起】(发生地:安徽宿州东南)公元前209年七月,贫困农民陈胜、吴广率九百农民赴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遇雨误期,依秦律当斩。陈胜、吴广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制造言论,杀死押送戍卒的秦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序幕。起义之初,使用的兵器、徽帜都十分简陋史书上称之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意思是砍伐树木做兵器,举起竹竿做旗帜。成语“揭竿而起”即由此而来。【不敢越雷池一步】(发生地:安徽望江县)雷池,坐落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望江县雷池乡境内,是由雷水汇积而成。雷水源出湖北省黄梅县境,串湖后流至望江县城东南十五里处积而为池,故曰雷池。又因居九江至南京的长江水道要冲,扼黄梅、宿松、太湖内河航运之咽喉。东晋咸和二年,历阳(安徽和县)镇将苏峻与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