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社会第一章体育社会学概述本章要点:本章主要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并分别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再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其次,介绍了体育与社会运行的关系,在阐述了社会运行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体育与社会运行的关系,社会运行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很大。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稳定。而社会需要体育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以求得平衡。第三节介绍了体育与社会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体育的支持,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它既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和标志,也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第一节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一体育社会学国内研究发展状况由于收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历史原因,我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与国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相比,起步较晚,根据检索数据现实,只有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只有台湾省开展了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病在1977年发行了赵铁编辑的《体育社会学》专著。这是我国第一本关于体育社会学专业的研究书籍,随后,我国也开始了初级的引进国外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里既有直接翻译国外体育学研究专著的,也有编译发表的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知网检索数据现实1980年到1986年期间,我国学者直接翻译发表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成果16篇,同时,还有很多学者在参考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文章,这些学者的贡献,似的我国体育界和学术界对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1987年开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也成立了体育社会学学科组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学术研究上的组织保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分别在1987、1990、1992年举行了三次社会体育学学术研讨会,三次研讨会分别在苏州、北京、银川这就在极大范围上加速了全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者的沟通和交流,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研究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升,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开始开设体育社会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随后很多学校将体育社会学纳入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多层次的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为我国体育社会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这一期间我国先后出版了大量的本关于体育社会学的专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具体列表如下:表1-11996-2001年体育社会学代表著作从上表可以看出,从20世纪90年代一来,我国体育界及学术界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已经逐渐变的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并且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体育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二体育社会学在国外研究发展状况国外体育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产生之后而产生。体育社会学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关注,最后经过体育界学者的不断努力和全面的研究,才将体育社会学从社会学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体育社会学的出现,使得体育学者可以将研究角度转向体育领域,借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中的体育。在体育社会学的形成阶段,主要研究的方面是娱乐和休闲体育的社会学问题,随着体育社会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逐步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等方面与体育的关系。国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1921年德货社会学家李斯出版的世界上第一本以学科命名的专著《体育社会学》。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二战之后,美、德、日、法、英、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开始积极展开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探讨,这一时期体育社会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促进体育社会学发展的优秀人才。1964年成立了现在注明的《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SportSociology)不久又加入了国际社会学学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7月在比勒菲尔德会议上通过了将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学会》(InternationalSociologyofSportAssociation)。1994年改为现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