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1.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2003实验版高中课程标准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提高地理素养是极其重要的。运用GIS手段辅助中学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帮助学生掌握GIS技术,对他们未来适应社会、增强生存能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遵照新地理课程标准和新地理教材的要求,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和GIS软件技术的特点,应用具体实例来探讨GIS技术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和特色,为丰富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可持续发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能力),更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服务1.2GIS的发展历程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1][2]。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GIS朝着满足人们生活的方向前进。80年代,计算机行业推出了的图形工作站和PC机等性能价格的提升,为GIS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硬件基础GIS正朝着一个可操作的、开放的、扩张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全球GIS发展。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工具和手段,许多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如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VR技术、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可直接应用到GIS中[3]1.3国内外GIS地理教学研究现状1.3.1国外GIS地理教学研究现状在美国,早在1992年,RobertTinker发表了地理信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成果《Mapware:Educationalapplicationsof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这是GIS与K一12教育(Kindergarten12,国际上对基础教育的统称)的第一次整合尝试[4]。1996—1998年国家地理教育实施计划,主持了如下两个课题:一是为学校开发GIS业务手册,其最终成果为《学校中的GIS》;二是开设全国GIS应用的专题讲习班,提升地理教师使用GIS的技能[5]。2005年7月Google发行的GoogleEarth,其采用3D(三维)地图定位技术,通过结合本地搜索功能和卫星图像,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全世界的地图,可以对地图进行随意缩放并且具有各种分辨率的地理信息[6]。美国国家地理科学委员会在2006年发表的《LearningtoThinkSpatially-GISasaSupportSystemintheK-12Curriculum》中强调了在现代信息社会用GIS作为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空间素养的重要性。到如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GIS软件,学会如何搜集数据,建立数据库,以及如何运用数据去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实现自身价值1.3.2国内GIS地理教学研究现状我国大陆的GIS基础教育起步较晚,最早出现于我国台湾地区。1995年以后,学者们陆续开始探究GIS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2000年ESRI公司将K-12计划引入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均有中学加入这一计划当中。2003年,大陆地区第一次将GIS引入普通高中地理课,许多相关的专家对此作出了深入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江的研究主要是如何将GIS引入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去,他从四个方面来引入,即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7]。从2008年龙海丽、唐湘玲所写的论文《GIS在中学地图教学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