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特殊地质地段的施工14.1一般规定当隧道通过膨胀土层、软弱黄土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破碎带、岩爆、流沙以及瓦斯溢出地层时宜采用辅助施工。施工中应经常观察围岩和地下水的变异情况量测支护、衬砌的受力情况注意地形、地貌的变化防止突然事故的发生。如有险情应立即分析情况并采取措施迅速处理。渗漏水地段应先治水其技术作业可按本标准10章和13章有关规定。特殊地质隧道除大面积淋水地段、流沙地段外均可采取锚喷支护施工。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当开挖面自稳性很差难以开挖成形时应在去除危石后尽快在开挖面上喷射厚度不小于5cm的混凝土护面必要时可在开挖轮廓线处和开挖面上打设超前锚杆超前锚杆长度宜大于开挖进尺的3倍。(2)锚喷支护完成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才能时应及时设置钢架支撑加强支护。不宜采用锚喷支护的地段应采用构件支撑并符合以下要求:(1)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开挖后的围岩压力。支撑根底应铺设垫板。当支撑出现变形、断裂时应立即加固或部分撤换。(2)围岩出现底部压力产生底鼓现象或可能产生沉陷时应加设底梁。(3)当围岩极为松软破碎时必须先护后挖暴露面应采用支撑封闭。(4)根据现场条件可结合棚或超前锚杆等支护形成结合支撑。(5)支撑作业应迅速、及时。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不宜采取全断面开挖。钻爆设计时应严格控制炮眼数量、深度和装药量。围岩压力过大支撑下沉可能侵入衬砌设计断面时必须挑顶并按以下进展处理。(1)拱部扩挖前发现顶部下沉应先挑顶后扩挖;(2)当扩挖后发现顶部下沉应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筑满足设计断面部分的拱圈该混凝土到达所需强度并加强拱架支撑后再行挑顶灌筑其余部分;(3)挑顶作业宜先护后挖。自稳性极差的围岩宜采取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加固。模筑衬砌施工应遵守本标准第8章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1)当拱脚、墙基松软时灌筑混凝土前应排净基底积水并采取措施加固基底;(2)衬砌混凝土应掺早强剂等进步衬砌的早承载才能;(3)仰拱施工应在边墙完成后抓紧进展使构造尽快封闭成环。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方案应由设计、施工主技术负责人共同研究确定。施工过程现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时施工应会同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作出必要的修改。14.2膨胀性围岩隧道通过膨胀性地层时应对围岩的压力和流变情况进入调查、量测、掌握围岩变形及压力的增长特性。宜采用短台阶或导坑法开挖但开挖分部不宜过多。应紧跟开挖尽快对围岩施加约束。可用锚喷及钢架或格栅结合支护;膨胀压力很大时可在隧道底部打设锚杆亦可在隧道顶部一定范围内打入斜向超前锚杆和小导形成闭合环斜向锚杆的外斜角度、杆长、间距、范围应按本标准3章的规定执行。喷射混凝土层宜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进步喷层的抗拉和抗剪才能。钢架支撑宜采用可缩性构造。支撑的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支撑的可缩接头根据位移量确定可设2~3个。(2)接头的伸缩应根据隧道控制位移计算确定每个拉接头伸缩量不宜大于100mm。(3)可缩接头的滑动阻力。可按钢架支撑承受轴向力的1/2进展计算。(4)当采用钢制作支撑时应设灌浆孔。可缩接头收缩合拢后内应用喷射混凝土封闭。衬砌的拱部与侧墙宜同时施工仰拱应尽早完成。仰拱与侧墙连接处应尽可能做成圆弧状衬砌与围岩应贴。当围岩压力极大其变形速率难以收敛时应在上台阶或导坑的底部行先修筑临时混凝土仰拱待变形根本收敛后开挖下部台阶撤除临时仰拱并尽快灌筑永久性衬砌和仰拱。14.3黄土黄土围岩隧道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1)调查黄土中构造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位加强支护。(2)宜采用短台阶开挖或分部开挖法(留核心法)。初支护应紧跟开挖面施作。(3)做好地表水截排工作雨水不得漫溢于洞口仰坡和边坡面。(4)施工中应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及时贴、勤量测〞的原那么。(5)当隧道覆盖层浅、地表有下沉可能时应按本标准13章中有关防止地表下沉的辅助治理。黄土围岩隧道宜采用复合式衬砌开挖以后钢支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作初支护必要时宜采用超前锚杆、棚支撑加固围岩。施工中洞内应完善排水设施保持路面枯燥。当地下水量较大时应在洞内采用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在洞外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