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阿累读后感篇一:读《一面》有感.DOC读《一面》有感此文是四年前的故物,发在一个不为人知的个人网页,今日偶然搜到,令自己也惊诧不已。今发于此,博众一观。阿累深受鲁迅的恩泽,虽然是小小的一次赠书,但是给他带来莫大的鼓舞。文章在第二部分写道,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到种种残酷的打击,也总是昂起头,高傲的说:“鲁迅是和我们们一起的。”立时焕发他生命的活力和勇气。对于先生的逝世,他更表现出惊人之处,化悲痛为力量,沿着先生未尽的道路前进,这是一种更加深沉崇高的怀念形式,而且是永恒的。我为之感动。读至此,我想起对故人失去而有的另外一种形式:痛不欲生,甚至自我了断。这种所作所为,较于阿累有没有低劣之处呢?是否可惜?是否有不珍惜生命之嫌呢?想起伯牙与子期,为子期的死,伯牙摔琴而逝。这个故事从来都动天泣地。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当自己心爱的人或物失去之后,也就失去了自我,万念俱灰,无了日月,啼血而亡。这也是动了真性情的,无可厚非。心灵总要有所寄托,才不感到孤独,心灵总要有所依附,才能不感到寒苦。人心需要安慰,需要别人爱的呵护,才会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如果失去了依傍,的确是要碎的了,这是很让人悲哀的事情。看似无情的动物们,因失去佳配都会自损,何况人乎?然而我在为之流泪的同时,又对此不满起来。她死了你也要死,生命就这么草率的对付来显示其悲怆的主题吗?如果你真的爱她,就应该从精神上升华的。离去的离去了,留下的更要放出光彩来,向世人展示更加耀眼的一面,以此为逝者而歌而舞,这种纪念的形式,并非无情无义,而是更有深情的。这另一种比啼血而亡的更灿烂形式,是承载着双份的生命分量。她何其伟乎,壮哉!如果我真的在某一天悄然而逝,我希望爱我的人不哭。也在要求自己当失去最宝贵的东西的时候,还要重新站起来。……篇二:阿累《一面》《一面》阿累[2020-2-1616:19:00|By:闲云野鹤]《一面》阿累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的表现方法。2、能力目标:体会语言的强烈感情,学习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3、情感目标: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教学重点: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2、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强烈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2-2)教学内容及其过程1、课前等待,欣赏轻音乐2、讲述鲁迅的故事,导入课文3、作者简介阿累(1909—1987),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曾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学习,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因参加工人罢工被捕判刑,1935年经人保释出狱,旋赴马来西亚,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活动,被官方获悉,迫令出境。1936年复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1941年,参加了新四军,一直在地方作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厅长、省委宣传部部长、湖南大学校长。1982年离休。1987年病逝。4、听读课文,整体感知5、字词(查字典,识记)(1)生字的音、形、组词踱(duó)踱步窖(jiào)地窖嵌(qiàn)镶嵌窘(jiǒng)窘迫捻(niǎn)捻搓挲(suō)摩挲颓(tuí)颓唐恣(zì)恣情(2)重点词语解释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后记: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殷勤:热情而周到。莽撞:鲁莽冒失。抖擞(dǒusǒu):振作。颓唐:精神委靡不振。陡然:突然。揩油:比喻占公家或别人的便宜。恣情:放纵感情。6、篇章结构(研讨)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记叙“我”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一面”的情景。“我”因班车未到,天又下雨,便到内山书店避雨,想要购买鲁迅翻译的《毁灭》,钱又不够,内心矛盾。鲁迅便出来送书,于是“我”便有幸见了鲁迅一面。第二部分(从“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到最后),抒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