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万华明 施岚:新艺术到新媒介-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VIP免费

万华明 施岚:新艺术到新媒介-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_第1页
1/20
万华明 施岚:新艺术到新媒介-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_第2页
2/20
万华明 施岚:新艺术到新媒介-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_第3页
3/20
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0页新艺术到新媒介——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万华明施岚摘要得力于后现代精神,互动装置以新兴观念艺术姿态应运而生,然国内外却鲜有学者将其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统一的传播媒介来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既探讨有限世界的无限传播,将以物为中介的人与人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最大化呈现出来;亦致力于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建立澄澈的人文关怀。互动装置的研究意义正在于,它既指向人们依托于多媒体交流的当代现状,又激发人们对新传播媒介生存方式的深层思考。关键词互动装置;新媒介;传播;通感第2页共20页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0页FromNewArttoNewMediumProbeintheFrontierofInteractiveInstallationAbstractThankstothepost-modernspirit,interactiveinstallationwasbornasonekindofconceptualart,whilebynow,fewscholarshavemadein-depthresearchesaboutitasamediumofcommunicationwhichconsolidatessignificanceandsign,spiritualcontentandmaterialcarrier.Thisarticleisforthepurposeofdiscussingtheunlimitedextentinthelimitedworld,andfurthestpresentingthenuminousintercoursesbetweenpeoplebymaterialintermediaryandthesocialinteractiverelationship.Italsoconcentratesonthinkinginthehumanitiesconcernaboutthedevelopmentofnewmediatechnologies,andbuildingupthesincerehumanitiesconcernintheever-changingdigitalworld.Themeaningoftheresearchoninteractiveinstallationliesinthatitnotonlypointstothepresentconditionthatpeoplecommunicatebymulti-media,butalsoprovokesdeepthinkingaboutthelivingmethodsofanewmediumofcommunication.Keywordsinteractiveinstallation;newmedium;communication;synesthesia第3页共20页第2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0页1引言踏上互动装置探索之旅20世纪60年代,激浪运动风起云涌,一位年轻的美国艺术家迪克·黑根斯(DickHiggens,1931-1999)首次提出了“互动媒介”(Intermedia)这一观点,引发了在行为、舞台、电影和视像等方面的混合与革新。某日本艺术家应时设计了一个名为“开幕事件”的活动,其内容是拆开封着的请柬,并要求参与者写下所发生的事情。这似乎表明艺术家对博物馆艺术的庄严神圣感和虚伪的繁文缛节的嘲弄。在这一活动中,观众不仅最后完成了作品,而且还直接变成作品的组成部分。[1]60年代末,一群由行为艺术家和舞蹈演员组成的朱德逊教堂俱乐部尝试将舞蹈和媒介相结合。成员之一的劳申伯格(Roschenberg)与电子工程师比利·克鲁弗(BillyKluver)以及凯奇、康尼海姆合作完成了最早的一个多媒体互动表演《变化之五》,声音系统随着动作的变化而自动展开,为表演者提供音响伴奏。评论人苏克-迪克拉(SokeDinkla)指出:“这一综合媒介的艺术实验预示着由计算机操控的声光影像系统与人体行为的结合。”[2]1986年,极为关注建筑空间人文性及公共与私人空间理论的丹·格拉哈姆(DanGraham,1942—)完成了《三个相边的管:为展示投影而做的内部设计》。这是一个由透明玻璃和镜面组成的建筑空间,墙上的圆洞内装着只能反射的普通玻璃。观众在观看孔洞时,会对由自我形象、他人形象以及无形象所造成的期待感、满足感和失落感的不可预测性着迷。这件互动装置的固定与随机,完全取决于观众站的位置和准备观看时的心态,观众成为被看者,同时又成为表演者。[3]1993年,英国一个艺术家小组创立了名为“Technosphere”的网站(图1)。这第4页共20页第3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20页是一个提供在线互动功能的系统,互联网终端的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不同形状的生物构件,组建自己的生物,然后将它传送到“Technosphere”网站上,观察这些由世界各地的互联网用户制造的各种生物的相互影响与进化。设计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万华明 施岚:新艺术到新媒介-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