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读千古风流《钗头凤》大约20岁时,陆游与表妹唐琬结婚,夫妻俩情投意合,恩爱非常。不料,陆游的母亲却对儿媳非常不满,硬逼儿子休掉了唐琬,另娶王氏。唐琬改嫁赵士程,从此音讯皆无。一年春季的某一天,陆游到会稽的沈园游玩,正遇见唐琬,两人相遇,分外伤感。赵士程得知过去的事后,让人给陆游送了些酒菜,表达关切之情。此景此情,陆游百感交集,诗兴大发,信手在沈园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此事很快传到了唐琬那里,她悲痛难抑,也写了一首《钗头凤》词应和陆游,不久含恨离开人世。到了晚年,陆游多次游览沈园,多次写诗感怀。直到他84岁时,即去世的前一年,还在《春游》诗中写道: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胡笳曲二首江洪一藏器[注]欲邀时,年来不相让。红颜征戍儿,白首边城将。二落日惨无光,临河独饮马。瑟飒夕风高,联翩飞雁下。注藏器:《周易·系辞下》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器,指才德,这里指老将胸怀武艺韬略。第一首诗总述老将一生怀才不遇。首句描写老将武功韬略卓荦不凡,又有企求建功立业的雄心。次句写岁月悠悠,老将冉冉老去,却始终未能一展抱负。后两句“红颜”与“白首”的对照,突出时间跨度之大,反差强烈,而老将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剧命运已尽在不言中。第二首诗截取老将边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饮马长河,在军旅生活中司空见惯,但这首诗却巧妙地以夕阳西下、秋晚风急、群雁低飞的典型环境衬托之,顿时呈现出强烈的萧索凄凉之感。“惨”“独”二字,更突出了白首老将的寂寞失落之感。两诗一为叙述,一为描写。第一首概括简略,第二首具体形象,互为补充。虽寥寥数笔,一个白发老将凄然的身影却恍然在目。折桂令·客窗清明乔吉风风雨雨梨花,窄素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这首散曲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窗前的梨花在春风细雨中凋零,这落花满地的春景映衬了作者此时心中的悲愁。“甚”字三句描写出了一个客居在外的人,独对孤灯一盏,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说自己白发因愁而生,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收尾三句以“人家”的“分烟”,反衬自己作客他乡的孤独,不言愁而愁意倍见,可谓神来之笔。生命的境界王开林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是生命的最高境界。诗意源自内心的纯良,源自青山绿水,源自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源自大众求真务实趋善爱美的精神氛围。除非甘愿沦为行尸走肉,一个人活着,将自己铸造成器是第一阶段,将才智贡献给社会是第二阶段,利己和益群两不可废。若只知蝇营狗苟,自求多福,妄想循此路径追求诗意的生活,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一个人汲汲于名利地位,自始即有多条上升之路或堕落之途任由选择。何为上升之路?以真才实学获得荣誉,以勤劳智慧获取利益,以良政美德获致升迁,如此才能当之无愧,令人肃然起敬。反之,欺世盗名,见利忘义,鱼肉百姓,滑行于堕落之途,则实为骗子、贪夫和蟊贼,令人鄙夷不屑。这个时代,拜金主义的海啸比钱塘潮更加蔚为壮观。它威力无比,能够裹挟一切,吞噬一切,扫荡一切。媒体上常有各路腐败人物的报道,我们多看几回,就不禁感慨系之:名利权势正疯狂扭曲贪婪者的良知,戕害堕落者的灵魂,使他们以抛物线的轨迹、以自由落地的加速度坠入地狱的深渊。这些人,就算栖身于明媚的山水之间,也注定觅不到诗意的影子。须知,贪念与诗意,从来就是薰莸不同器,冰炭不同炉的。官员担任公职,清廉是其本分。但是,清廉却是许多官员难以完成的任务。贪心不能餍足,欲壑无法填平,后果可想而知。中国人历来推崇清官循吏,史书上为他们专门列传,褒赞有加。但万分尴尬的是,历朝历代,清官循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