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读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作为诗人,他是个神话三十八岁之前,李煜当皇帝,混后宫,风花雪月,纨绔浪荡,几乎没干过什么有价值的事,除了写写词。而在三十八岁之后,他除了写写词,什么都不能干,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留下了近三十首空前绝后的杰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诗歌的皇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首《虞美人》成了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绝命词。李煜降宋被虏到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李煜写好这首词后,在他生日的七月七日晚上,命歌伎演唱。后来宋太宗(赵光义)知道了此事,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于是,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元日田家①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乌龙:晋朝时,有以“乌龙”为家犬命名者。后世以乌龙代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红梅映雪的美景。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男男女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谈笑风生,哪里还有什么光阴催老暮景斜之类的感慨。其中“但祝”暗含诗人对自己的告诫:不要提贬官之事。尾联写诗人在感受了农家民风的淳朴、节日的欢乐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全诗体现出诗人厌倦官场生涯,向往回归自然的情趣。诗中泥土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意境清新可喜。破阵子敦煌曲子词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教心怨天。这首词的上片写征夫。征夫正当年少,血气方刚,为建功报国毅然从军。征夫自己颇有一番抱负,“为爱功名”而“千里去”,志向可嘉,“携剑弯弓沙碛边”则描写征人的征战生活。前四句塑造了一位远离家乡在塞外征战的少年征夫形象。末句笔锋陡转,写思妇的不满和怨苦之情。抛弃妻子就如同割断琴弦一样,这是对一心追逐功名而将妻子抛弃不顾的征夫的埋怨和责怪。下片写思妇。思妇饱尝望眼欲穿的相思苦楚之煎熬,不禁向远方的征夫发问:长年在外征战,知不知道给独守空房的妻子带来了多大的痛苦?征夫杳无音讯的境况让人感到凄苦,以致思妇夜晚孤卧鸾帐中,忍泪吞声,泣不成眠。第三句由思妇的幽怨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庭中的树已枯老,这也暗示了思妇由于相思的痛苦和岁月的流逝,容颜一天天地衰老。后两句写美好的愿望:但愿征人早日建功立业,壮志得酬,随王师凯旋,以免思妇生怨。宽容是一种爱肖复兴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最起码也成了你来我往的AA制的记账方式。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梵·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尽如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坦。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