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病人的的护理第六节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病人的护理教学目标•掌握: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的临床特征;直肠肛管良性疾病手术前后的护理;•熟悉: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的治疗要点;•了解: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直肠肛管良性疾病的护理诊断及目标。【解剖生理】1.直肠:•形态:长12~15cm,以腹膜返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盖。下段直肠——全部位于腹膜外。直肠瓣:上、中、下三条半月形直肠横襞。•直肠特殊结构肛柱—直肠下端与口径较小的肛管相接,直肠粘膜8~10个隆起的纵行皱襞。肛瓣—肛柱基底之间半月形皱襞。肛窦—肛瓣与肛柱围成的小隐窝。肛乳头—肛管与肛柱连接部三角形乳头状隆起。齿状线—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形成的锯齿状环形线。肛垫—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齿状线上1.5cm的直肠柱区的一环形海绵状组织带。实质上是动静脉直接吻合交通的部位。“肛垫”又称痔区,是痔现代概念的解剖生理学基础。当肛垫发生充血、肥大、松弛和断裂后,其弹性回缩作用减弱,从而逐渐下移、脱垂,并导致静脉丛淤血和曲张,久而久之形成痔疮。肛垫的功能——诱发排便感觉中心;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2.肛管:解剖学肛管:齿状线至齿状线下1.2~1.5cm处(肛缘),长度约1.5cm。外科学肛管:肛门直肠环至齿状线下方1.2~1.5cm处,实际上是直肠柱区+解剖学肛管,直肠柱区长约1.5~2.0cm,故外科肛管长约3.0~3.5cm。肛肠外科疾病如痔、瘘等大多在这段区域内发生。(一)痔•痔的传说——痔是最常见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真正发病率不详,过去有所谓“十人九痔”,甚至有所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就是指痔的发病率高。痔,是直肠下端黏膜膜下的静脉丛扩张、迂曲所形成的静脉团。概念:病因:静脉曲张学说:①解剖缺陷——直肠上静脉丛属门静脉系统,且无静脉瓣膜,又位于门静脉系的最低处,静脉回流困难;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位浅,且缺乏周围组织支持,易于形成静脉扩张。②静脉回流受阻——如经常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及盆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使直肠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而扩张弯曲成痔。③感染——肛腺及肛周感染也可引起静脉周围炎,静脉失去弹性而扩张成痔。肛垫下移学说:——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上,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痔的病因:痔的分类和病理机制:内痔——位于齿状线上方,由直肠上静脉丛扩张、迂曲而成,好发于结石位3、7、11点处,表面覆盖直肠黏膜。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由直肠下静脉丛扩张、迂曲而成,表面覆盖肛管皮肤。混合痔——为同一部位的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张、迂曲、融合而形成。痔的分类:【护理评估】1.健康史病史:是否有肛门瘙痒、疼痛和有分泌物等表现;有无肛周疾患,如肛窦、肛腺慢性感染等。生活习惯:是否有长期饮酒、好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好发因素:从事职业需长期坐或立;便秘、前列腺增生、腹水、妊娠和盆腔肿瘤等。2.身体状况•内痔:临床表现:便血(最常见的症状)——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核脱出——为暗红色,初期可自行回纳;瘙痒——粘液刺激周围皮肤而引起;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粘膜受损感染可出现剧痛。可分为三期:分期身体状况Ⅰ期便时出血或便后滴血,无痔核脱出、疼痛。Ⅱ期便时出血,量大甚至喷射而出,便时痔核脱出,便后自行回纳。Ⅲ期出血量可能减少,腹内压增高时痔核即可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痔核嵌顿于肛门外侧疼痛较剧。内痔的分期的依据是看内痔脱出肛门的情况或程度。•外痔:临床表现:肛管皮下的局限性隆起,一般无特殊不适;发生血栓性外痔时,局部出现剧烈疼痛,咳嗽、排便是更甚。•混合痔临床表现: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病情严峻。内痔伴出血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混合痔併肛乳头肥大痔的临床表现:3.心理-社会状况病程迁延时间长,反复发作,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痛苦和不适而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4.辅助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