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日常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探讨【摘要】学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做好日常学风建设对于我校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日常管理、入学和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日常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键词】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一年级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促进我校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良好校风的形成,本文结合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把一年级学生工作中有关学风建设的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初步探讨了我校一年级日常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一、加强学风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把学风建设作为长期工作来抓1.明确辅导员为班集体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辅导员要深入教室、宿舍,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坚持抽查晚自习;与任课教师交流并主动向院系领导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力争抓出实效。2.制定并试行量化考核标准,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其内容包括学生到课率、参加院系活动情况、宿舍卫生评比、任课教师对班级的考评等。3.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管理,要求学生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打赤膊,穿拖鞋,不得将食物带进教学区,不得与任课老师顶撞,异性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及杜绝其他不文明行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4.提高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品位,通过宣传和布置相应的材料,营造学习文化氛围,使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得以全面提升。5.严格考试纪律,加强诚信教育和考风考纪的教育工作,在校期间任何考试作弊一经查处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二、强化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营造良好学术氛围1.开展校史、校情、校风教育,结合校史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感恩教育建校七十年来,我校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新生进校后,对他们开展“以学校为荣、以专业为本”主题教育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划,介绍我校学科建设、新校区规划等学校发展的前景,增强新生“以建院为荣”的自豪感。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修养、自觉参与学校建设,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2.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成才目标专业意识是大学生建立专业学习兴趣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本动力。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的专业素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可以根据各自专业学科的特点,结合新生的实际,邀请学院领导或专家教授向新生介绍本学院以及各自专业学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座谈,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太了解专业及调剂志愿录取的新生,要通过教育活动解答他们在思想上存在的疑惑,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结合专业教育,要及时辅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可以邀请知名校友、成功人士做励志讲座,并引导学生制定大学生发展规划,树立职业奋斗目标,激发学习兴趣。3.开展学习方法适应教育,培养团队意识,树立优良班风、学风学习方法适应教育可以让新生熟悉学校,熟悉所处的环境,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科研能力是大学学习方法的基本要求。所以,要尽快让新生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使其养成在学习中钻研的习惯,促成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通过组织新生开好第一次主题班会,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给新生介绍经验,在新生中开展“如何做合格大学生”的讨论,从“如何适应大学学习”、“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同学关系”等方面进行,促使学生尽快了解合格大学生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在新生中倡导“以班为家”的思想,尽快建立健全班委会、团支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