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调查与思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村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日益成为农村工作中“老大难”问题,也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一大“瓶颈”。进一步盘活小型水利资产,提高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和责权利的统一,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建管新机制已成当务之急。近期,我们对全市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一、改革后的小型水利设施有时那些好的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二、未改的小型设施为何推不动的原因。三、结合这次抗旱对已设的小型水利设施还有哪些问题。一、全市小型水利设施基本情况。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是指国家集体投资或补助修建的国有集体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包括小二型水库、坝塘、小水池、小水窑、小型灌区和大中型灌区支渠取水口以下的渠道及配套建筑物等。我市有较好的小型水利设施基础。全市有小(二)型水库**座,有各类坝塘小水池、小水窖**个,总蓄水量为**万方。小泵站及小型引水工程**处,小型灌区和大中型灌区支渠取水口以下的渠道**公里,配套建筑物有**处,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为全市**万多亩水稻田丰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目前,全市已对**多座堰塘、**座小型水库的经营权、**座村管泵站进行公开的拍卖,末级渠系建设纳入全市以奖代补年度计划是**公里,实际完成末级渠道硬化**公里。水利设施经过明确产权后,农民投资维修、改造和兴建小型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二、现状及问题。小型水利设施长期以来无人管护已成全市带共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干旱严重时有水不放、无水可放的局面。一方面,部分村没有水源而无水可放,另一方面部分水源条件好的村不愿意放水。这主要因为:一是大部第1页共5页分水利设施老化,放水成本高。村级大多数水利设施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渗漏严重,导致放水成本居高不下;村级大部分堰塘长期无人维护,淤塞严重,蓄水能力严重退化。二是水费难收,影响村干部的积极性。由于村级债务等多方面的原因,水费难收,而放水时必须缴纳水费(或电费),一些设备损坏需要及时出资修理,不少村干部需要垫钱维修,形成了管理上的恶性循环。村干部对这项工作积极性都不是很高。**年,由于难以收到水费,河溶镇前程村的一季中稻仅放了一次插秧水,导致部分田块减产严重。三是水利设施难维护。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集体对农户缺乏必要的约束手段。水利设施维护本应由受益农户承担,但部分农户逃避义务,或“给钱就干”,导致大部分水利设施长期得不到维护。农村的小型水利设施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上述问题分析,我们认为在全市大面积铺开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借鉴企业民营化改革的经验,对小型水利设施以“卖”为主,以租赁、承包方式为辅,以自然人和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体,面向当地村民,采取招投标等方式拍卖产权或经营权,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到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上来。达到农户和水利设施的管护“双赢”的局面。四、主要作法。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我市探索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早,在**年,镇政府将**水库(小二型水库)以**万元的价格卖断了养殖权和所有权,在全市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迈出了第一步。**年,全市各镇处按照省、市文件要求采取各种改革方式在开展这项工作,基本原则是坚持民营化的主导方向,宜卖则卖,宜租则租。宜包则包。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卖”断经营权。市政府以当政文**号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后,各镇处都相继开展改革工作。镇政府及时抓住了契机,动作迅速。二是实行租赁经营。对村内泵站经营权实行公开竞标,报价较低的农户获得当年经营权,农户自己负责机械维护、沟渠维修、水费收取;三是有条件“赠送”经营权。将泵站或小型渠道无偿赠送经营权,获得经营权的农户负责周围农户的农田灌溉,并严第2页共5页格按照水费的收取标准收费。真正实现了村集体摘包袱,村干部减担子,承包业主、农民得实惠。四是全市各镇处相继成立了用水者协会,强化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