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律诗(1)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国家在选拔“保送生”时,应该调高门槛、注重质量,不能因恐于家长的政治背景就“________”。教育部门也应该真正做到信息公开,这样才能让公众有效地______监督过程。而招生信息的“短斤少两”,则会降低社会监督的有效性,不仅会引起公众________,还会对制度造成伤害。A.鱼龙混杂参与置疑B.鱼龙混杂参加质疑C.鱼目混珠参与质疑D.鱼目混珠参加置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份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是导致了《失孤》在缥缈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B.有人观看了《穹顶之下》后,撰文反击柴静,同时指出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但是治理、消除、管控雾霾,责任在政府。C.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而且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要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取长补短。D.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A.②⑥①③⑤④B.②⑤①③⑥④C.⑤④②①③⑥D.⑤②③④⑥①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2)适莽苍者,____________,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荀子《劝学》)(4)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7)大道之行,____________。(《礼记·礼运》)(8)______________________,毋临渴而掘井。(朱伯庐《治家格言》)三、古诗鉴赏——律诗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泰山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塑造了“妻子”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答:(3)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重阳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①,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②,五亩就③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④,一从乌帽自欹斜⑤。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注①华:白发。②已:停止。③就:接近,将要。④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⑤乌帽:乌纱帽。欹:倾斜。(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请简要分析。答:(2)尾联中的“独坐”“空”“搔首”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3)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和分析。答: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注①筇:竹杖。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请赏析“《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这一句。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