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图文转换(3)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________而成的节日。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整个时代呈现出________的气象。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关于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________。A.融汇朝气蓬勃情景B.融合朝气蓬勃图景C.融汇蓬勃向上情景D.融合蓬勃向上图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所谓接地气就是要让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举措贴近老百姓实际生活的需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利益诉求。B.大规模的地域和职业流动导致青年分布状况和青年群体的日益分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新兴青年群体。C.中小学金融理财教育旨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金融理财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目的。D.186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首先,儒家所宣扬的“礼”究竟是不是“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________。①这一点,从西汉大儒扬雄指斥“庶人田侯田,处侯宅,食侯食,服侯服”的社会为“法无限”的混乱世界,更能得到说明②因为人格的平等不仅立基于道德的平等,而且立基于权利的平等,特别是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平等③其实,儒家虽然承认所有的人在追求道德上是平等的,但却否认人格的平等④秋风先生引述的《礼记·曲礼》中“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一语,实际上并不能证明“儒家坚持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⑤恰恰相反,“虽……而况”云云,正表明儒家坚持“负贩”的平民百姓虽然也有一定的尊严,但并没有“富贵”者拥有的全部尊严⑥而儒家恰恰坚持人的社会等级性,坚决反对不同等级的人可以有平等的权利A.③②⑥④⑤①B.③⑥②①④⑤C.④⑤③②⑥①D.④⑤①③②⑥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2)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3)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4)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6)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三、语言表达——图文转换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过于迷恋金钱的人,其下场往往是可悲的。B.眼不见心不烦,失明也不是坏事。C.在生活中,正常人比盲人面临的诱惑更多。D.被金钱遮蔽了双眼的正常人比盲人更危险。6.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市地铁的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B.两个白色三角组成“∞”符号,象征地铁隧道向远处延伸,地铁建设蓬勃发展。C.黑色三角及下方的空白形似山峦、湖水,象征徐州山清水秀、山水相依,人民安居乐业。D.设计立意鲜明,简洁明快,图文结合,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答案解析1.D[“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汇”指融合汇聚。“蓬勃向上”指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多形容人。“图景”指描述的或想象中的景象。“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2.A[B项搭配不当,在“分布状况”后加“的改变”。C项结构混乱,删去“为目的”,D项语序不当。“颁布”和“实施”调换位置。]3.A[③中的“其实”,直接承接上面的问题,应作第一句;②⑥用“因为”交代上文结论的原因;④⑤举例反驳前文观点;①注意“这一点”和“更能得到说明”一语,宜作尾句。]4.(1)无以至千里(2)而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