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由生物知识网络阅读所得站在世纪的门坎上,回忆过去,人类在生物学上已有了非常大的收获: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成功、第一只克隆羊的诞生等都表示出人类在研究遗传物质dna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打破。除此以外,人类也掌握了一些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为了理解人类在生物学上获得的成就,增长本人的见识,用知识武装本人,我决定利用寒假期间开展一次生物知识的网络阅读。一、由调查所知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工业的到了较快的开展,世界经济也在稳步提高。但快乐之余,也不免有所担忧。由于工业革命刚开场时,人们盲目地开展工业,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致使各种史无前例的新病症陆陆续续的出现许多往常就有的病症的发病率与流行区域也在非常大程度上被扩大,带给人们极大的痛苦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通过调查,我理解了以下病症的起因、病症及类型: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指一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现知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型五种,可能还有己型和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每年受肝炎折磨的病人数以亿计,其中200多万人发生死亡。所有肝炎病毒中以乙肝病毒的危害妨碍面最大,乙肝病毒的感染威力是艾滋病病毒的100倍。全球现有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我国就占了1.5亿。据有关材料,我国现有4000万慢性肝炎病人(主要由乙型病毒引起,丙肝病毒也可引起),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发生,人群中hb-sag(乙型外表抗原)携带率至少占10%,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左右;?型肝炎平均感染率约1.5%。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有缺陷的病毒,不能单独感染人体,常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混合感染,促使病情加重或慢性化,在吸毒者和边疆地区发生率较高。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五个类型:(1)急性肝炎:又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两种,以胆红素升高与否来区分。(2)慢性肝炎:又分为慢性迁延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种。慢怀活动性肝炎中由乙肝病毒引起者,20%-70%可演化为肝硬化,其演化为肝癌的时机比健康人高200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得20%演化为肝癌。(3)重症肝炎: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爆发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病死率高达70%左右。(4)瘀胆型肝炎:患者黄疸可持续6周以上不退,但病症较轻。(5)肝硬化:又分活动性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病情较重,需医生经常观察治疗。甲形肝炎与乙形肝炎的主要区别:一样点:病原体都是病毒不同点:1、甲肝由一种或数种病毒引起乙肝可能由一种病毒引起2、甲肝以口传播为主,血液传播少见乙肝以血液传播为主,可通过亲密接触而经口传播3、甲肝的易患人群为3---7岁的儿童,多发季节为秋末冬初乙肝的易患人群为20---49岁的青壮年,无明显的季节性4、甲肝的埋伏期较短,一般15---50天,发病急乙肝的埋伏期较长,一般60---160天,发病隐袭,无高热5、甲肝一般不转化为其他肝病乙肝易转化为慢性肝病,长期带毒者或肝硬化2、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木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是一种陈旧的疾病,早在公元前37XX年医书上就有此病的记载。20世纪初期,在世界各地大多呈散在发病,罕见流行;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常有流行;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出现疫苗以后,此病才逐步得到操纵。在我国,呈散在发病,有时有爆发或小流行。60年代我国制定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在儿童中普遍推行使用,脊髓灰质炎发病率逐年下降。目前,我国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为消灭第二个传染病-脊髓灰质炎而努力。脊髓灰质炎好发于6个月龄至5岁的小儿,多发生于夏秋季。从感染到病症出现,要通过3~35天,一般为7~14天。病症轻重不一,多数无病症,或仅有1~2天发热、头痛、咽痛、呕吐和腹泻等,而不发生瘫痪。一部分病人退热后1~6天,再次发热、多汗、全身不适、呕吐和周身肌肉疼痛。有的还有皮肤感受过敏。婴幼儿表现平卧时不愿抬头,不愿让人抱,或坐不稳。神志大多清醒,发热持续4~5天后逐步下降。在发热3~4天,病人手足肌肉张力减退,动弹不得,称弛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