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散文的概念和特点篇一:散文的定义散文的定义、特点与术语系统(2011-02-2316:03:08)转载▼标签:分类:知识讲解高考语文散文定义特点术语系统教育一散文的定义分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散文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文体,换句话说,确实是“回收站”。为什么这么说呢?由于人家诗歌、小说和戏剧,都有本人的文体规定性。比方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比方戏剧,拿到一个剧本我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他属于戏剧,由于有舞台说明和人物介绍,我们甚至不会把它误认为相声;比方诗歌,尽管赵丽华阿姨的东西如何看如何不像诗:毫无疑咨询我做的馅饼是全世界最好吃的或者: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一群蚂蚁也许还有更多的蚂蚁尽管网友特别悲愤,做出了如此的回应:我也会写诗由于我会用回车键但我们讨论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诗,是在“灵魂”、而非方式的层面上。惟独散文,没有如此的规定性。因而,广义来说,报告文学、通讯文学、回忆录、传记、博客、校内、人人、微博??只要大家乐意,都能够拿它当散文。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我个人不甚推崇的叫余杰的北大学长的话:“世界上最可怕的垃圾——文字垃圾。每当我提起笔时,我不禁心惊胆战。”他这句话说得还不错。二狭义的散文指“文艺性散文”,这个概念源于周作人“美文”的概念。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周作人人没做好,文章写得依然蛮美丽的。我推荐大家读的散文,男作家有周作人、梁实秋、梁遇春、钱钟书,女作家有张晓风和周晓枫。过去我不推荐《读者》《青年文摘》,后来觉得买来翻翻也未尝不可,说不定什么时候,某篇难得感动你的文字,会出现在你的语文卷面上呢。说完了中国散文定义,我们能够略微提及一下西方的。西方同样有两个散文概念,一个是prose,一个是essay,前者指“散行文体”,与诗体相对;后者指随笔。能够说,在西方那儿,广义的散文概念比我们这边广义的还要广,狭义的比我们这边狭义的还要狭。那边的广义散文概念甚至包容进了一些小说,而狭义的散文概念只指“随笔”一种。何谓“随笔”?鲁迅曾经翻译过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走出象牙塔之外》,其中对“随笔”做了如此的描绘:比方在一个冬日里,你坐在暖暖的火炉边,躺在一张摇椅上;或者在一个夏日里,你披着浴衣,啜苦茶。在这两种情境之下,你和你的好朋友任心闲谈所得的文字记录即所谓“随笔”。谈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散文的特点了。长年以来,在中学语文教育这里,散文的特点都叫做“形散神不散”。这话事实上完全是扯淡。放眼望去,所有形散的文章,它的神一定都散了。就好比说随笔,两个朋友“任心闲谈”,还能有什么“中心思想”不成?确实是这个要命的特点,使得好些同学写起散文来天马行空,无边无际;写散文也就罢了,考场作文也这么写,那不全瞎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我们学的散文的特点都叫“形散神不散”呢?这个“神”假如没有,又何谓“神不散”呢?事实上,说到底,所谓“神”,确实是我们“考试”时的“中心思想”;换言之,这些“神”是谁给的?不是作者给的,而是命题人给的。前几个月《中国青年报》出了一篇深度报道,说一位作者写了篇文章,叫《寂静钱钟书》,后来被出成了高考题。这位作者特别快乐,感到本人在文坛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承认,因而她就把阅读题找来,本人做了做。结果特别不幸,18分的标题,她只答对了一分,依然个选择题,里面说“最符合作者原意的选项”,答案有两个,作者本人只选对了一个,还选错了一个。还有一道题咨询“风格”二字有什么深意,那位作者立马就傻眼了:有什么深意,我当时用这个词的时候,根本没想它能有什么深意!但假如我们经历过相应的考试训练,结合“风格”的上下文语境,再联络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就能特别快得出:这里的风格,指的是钱钟书先生能够在喧嚣的外部环境中保持寂静的心态,不为外部环境所干扰,云云。你看,了不起吧!作者不明白什么意思,我们明白!这确实是考试。由于出题人的命题思路是一定的,因而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因而高考是“科学”的。因而高考是“扯淡”的。因而,我在学而思的高中语文课堂,一再强调:语文题确实是数学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