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县新仁乡文化煤矿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编制单位:文化煤矿技术部编制日期:二O一四年二月设计汇审记录表规程(措施)名称文化煤矿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主持人记录人汇审时间参加汇审人员签字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生产矿长通防副总工安全矿长汇审意见:文化煤矿矿井通风设计学习记录表贯彻人贯彻时间学习人员签名姓名手印姓名手印2014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为了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科学掌握矿井瓦斯涌出规律,提高矿井瓦斯管理的针对性,有效防治各类瓦斯事故的发生。经矿领导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4年度瓦斯治理工作。检测矿井瓦斯涌出来,分析矿井瓦斯涌出原因及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制定瓦斯管理制度,防治瓦斯事故提供依据。一、矿井基本情况简述1、矿井概括黔西县文化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南东直距约16km,公路里程约35km,属黔西县新仁乡所辖。南起大麻窝,北止于湾箐,东起山荡箐西止于大化竹;长约3.51km,宽约2.65km,面积约9.2834km2。2012年8月获得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黔西县文化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2081120126675,30万吨),黔西县新仁乡文化煤矿矿界11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由+1350m至+800m标高,矿区面积9.2834km2。交通: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于矿区北部黔西县城通过,321国道从井田东部大关通过。距黔西县城30km。大关至矿山有矿山公路相通,公路里程约6km。交通较为方便。本井田P3l为主要含煤地层,共含可采煤层3层,由上到下为M5、M9、M10号煤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3.43m,地层平均厚度为75.32m,含煤系数27.14%。本组煤层分为P3l组上部的“上组煤”(包括M5号、M9号煤层)和P3l组下部的“下组煤”(包括M10号煤层),上述各煤层的层位厚度间距等均较稳定,上下煤组间距一般为21.62m左右。本矿现主要开采一采区M5号煤层,M5号煤层保有煤炭资源、储量为120.5Mt,5号煤层设计可采储量65.57Mt。该地区根据其他矿区开采情况,地温无异常现象,属正常地温矿井。井田地质构造类型属于简单,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M5号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属不自然煤层,2007年度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本矿井为技改新建矿井,井上下各大生产系统在6月底已形成,并于2014年7月备案等级进入联合试运转。本年度主要进行矿井建设、井下通风、排水、瓦斯测定、试生产等工作。现在本矿井正在进行投产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联合试运转期间各系统概括本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共布置两个进风井,即主斜井、副斜井,一个回风井,即回风斜井。采掘系统按照初步设计布置有一个炮采工作面(11051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11052回风顺槽和11052运输顺槽)。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走向长500米,工作面长130米。两掘进面采用炮掘,锚网支护顶板。供电系统双回路电源来自大关和雨朵两趟35kw变电站,不同母线端引至本矿地面10kw变电所。其中井下采区变电所由地面10kw变电所直接高压下井供给。地面供电由地面10kw变电所低压输出供给各个用地点。主提升系统在主斜井安装一部DTC80-40/2×200S带式输送机承担全矿井的提煤任务,运输上山和运输大巷均采用DTL65/2×37带式输送机运输到井底煤仓。排水系统采用3台MD200-50×6(P)型水泵单级排水,日常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主排水管路采用DN200mm型无缝钢管,经副斜井排出地面。安全监测监控本矿井装备1套KJ90NA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生产调度系统,对井上下生产环境及各主要生产设备运行状态分别实施数据采集、传输、显示、记录等在线监测,使各级、各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了解井下环境状态,达到对各类灾害的早期预测,一旦发现有瓦斯超限等立即声光报警,并切断相关设备电源,防治事故的发生。地面生产系统采用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实现了储、装、运一体化及自动化实时监控操作系统。3、矿井通风方式及主要通风机情况通风系统为主斜井与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本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文化煤矿回风斜井处安装主(备)扇风机型号:FBCDZNO22/2×160型,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量=3780-7200M3/min压力=880-2900pa;佳木斯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