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训》读后感《红色家训》是我一口气读完的,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亲子之慈爱,教子之苦心。这部家训,时时散发出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处处体现着革命先辈那种无私的,博大的胸怀。以董必武写给侄儿董良埙的信为例,在亲友眼里,董必武已经当了大官,肯定是享福了。董必武告诉他们:“从革命队伍里面来工作的一般还是供给制”,并不是亲友想象中的“享福”。在这封信中,他针对亲友们提出的生活艰难的情况,教育他们,共产党人就是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在信中,他还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不劳而获的陈腐观念,教育侄子“应该以劳动生活为光荣”。在这封家书里,董必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了较长的篇幅向侄子良埙细讲革命工作不讲报酬的道理,要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只能靠发展生产力,不能有其他的依赖想法。始终不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亲友安排工作。他的这些做法,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引起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给广大党员的思想带来冲击。扩大开放、敞开国门,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也会乘虚而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灯红酒绿和丑恶现象,也有一定的诱惑力,以致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生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苦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时刻,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发扬《红色家训》中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树立和弘扬延安时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否则就会在糖衣炮弹的袭击下吃败仗。《红色家训》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的纯净信仰,他们永存第1页共7页不朽的精神令我难以忘怀。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力争上游”,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使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急进吧。再追上一程。”第二篇:《红色家训》读后感《红色家训》读后感如果《安徒生童话》陪你走过童年时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便让你在少年时懂得更多,那《红色家训》无疑是青年时教育你的最好良师。红色家训,是指老一辈革命家与革命先烈的教子理念与教育方法。它收录了革命先辈写给子女和其他晚辈的家书70余封。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回给外甥百均的那封家书了。周执中与弟弟周国辉同为共产党,1931年加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队伍。不幸的是,两年后,周国辉在与日军的作战中英勇牺牲。不久,周执中收到了外甥的来信,告诉他父母听到消息后终日以泪洗面。周执中心如刀绞,回信中委托外甥无论如何多安慰老人,想方设法使他们宽心,以减轻自己不能当面宽慰父母的痛苦。他还说道,“你二舅舅在打日本鬼子的最前线死去,他为救国而死,是死得光明的。”鼓励外甥,“以后努力读书,将来长大了,好替你二舅舅报仇”,要“杀完日本鬼子汉奸叛逆,把已失的东北四省从日本帝国主义的手中夺回来,以完成你为救国救民而牺牲的二舅舅的遗志”。这封信满含着爱国、爱家的双重感情,这些既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甘愿前仆后继、浴血沙场的斗志,又表达了对于家中父母的孝心。这一封封的家书浓缩了他们的经验与智慧,充满了亲情与关爱。有的导航理想风帆;有的陶冶思想意趣;有的传授处世良方;有的点拨学习要领。这些家书,不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之传统吗。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更重要的做人的道理,封封家书饱含真情,对我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都使我受益终生。伴着我走过青年时代的《红色家训》就是我的良师益友,第2页共7页让我在灯红酒绿的社会中不迷茫方向,不误入歧途。第三篇。红色家训读后感《红色家训》是我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