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15·衡水调考)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稳定性C>A>BC.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A→C反应的ΔH=E1-E4解析: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整个反应中ΔH=(E1+E3)-(E2+E4),故D错误。答案:B2.(2013·福建卷)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mCeO2(m-x)CeO2·xCe+xO2(m-x)CeO2·xCe+xH2O+xCO2mCeO2+xH2+x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ΔH1=ΔH2+Δ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2H2O解析:依据题意,根据该转化过程,CeO2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及化学性质均没改变,起到催化剂的作用,A项正确;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项正确;根据盖斯定律,题图中ΔH1、ΔH2、ΔH3的关系为ΔH1+ΔH2+ΔH3=0,C项错误;碱性介质下,CO和O2生成的CO2转变为,D项正确。答案:C3.(2014·上海卷)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高低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前者减去后者即得到CHCH-CHCH2(g)→CH3-C≡C-CH3(g)ΔH=+36.1kJ/mol,这说明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是吸热反应,因此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1,3丁二烯的总能量低于2丁炔的总能量,则1,3丁二烯比2丁炔稳定性强,因此选项A、B、C均是正确的;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但由于不能确定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键能,因此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D不正确,答案选D。答案:D4.(2013·上海卷)糕点包装中常用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解析:钢铁的吸氧腐蚀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钢铁腐蚀中铁作负极、碳作正极,B、C两项错误;n(Fe)=0.02mol,负极电极反应式Fe-2e-Fe2+,生成Fe2+与正极生成的OH-结合生成Fe(OH)2,Fe(OH)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OH)3,所以0.02molFe最终失去0.06mol电子,消耗n(O2)==0.015mol,D项正确。答案:D5.(2014·福建卷)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为AgCl+e-Ag+Cl-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D.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解析:正极反应为Cl2+2e-2Cl-,A项错误;放电时,交换膜右侧的电极为正极,交换膜左侧的电极为负极,负极放电产生的Ag+与电解质HCl中的Cl-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则负极电极反应式:2Ag-2e-+2Cl-2AgCl,B项错误;负极放电产生的Ag+与电解质中的Cl-结合,若用NaCl代替盐酸不会改变电池总反应,C项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交换膜左侧的电极放电产生0.01molAg+,与电解质中的0.01molCl-结合生成AgCl沉淀,同时约有0.01mol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转移到右侧溶液中,则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mol离子,D项正确。答案:D6.(双选)(2014·海南卷)某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a有催化剂参与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热效应等于ΔH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该反应的活化能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