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在路上观后感印江五小戴薇红军长征,被誉为“一场最辉煌最悲壮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跨雪山,过沼泽,穿越枪林弹雨,经受血与火淬炼。斯诺在上个世纪赞叹:“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抚今追昔,心潮澎湃。一提到长征,我们会想到什么。“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吃草根、煮皮带,绝非虚言。比条件艰苦更可怕的是敌人封堵围截。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所谓的“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说明追兵之凶残,也可见长征之不易。我们会想到“革命理想高于天”。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哪会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没有理想信念,哪能“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张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着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这是王愿坚小说《七根火柴》中的情节。星星之火终能燎原,正是火种的力量,也是理想信念的力量。举行纪念大会,不只是感叹当年那个年轻的党和军队如何奋斗,而是重温长征精神,传承长征基因。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说过:“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诚哉斯言。在革命战争年代,长征精神不可缺席。今天我们行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同样需要长征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第1页共12页长征路。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原因很简单,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日前,长征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起航,两名中国航天员踏上了探索太空的新征途。这不正是新的长征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不也正是新的长征吗。长征精神不是泛黄的回忆,而是永不熄灭的火炬。新时期,我们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路上也有各种艰难险阻,我们也需要不断闯关夺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长征精神为养料、为信念,就能不断翻越千山万水,一步步靠近奋斗目标。第二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筑梦新长征《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筑梦新长征近日,通过观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心灵受到了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该片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反腐惩恶、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从而赢得党心民心的高压态势和坚定决心。看完纪录片后我有两方面的感受,一方面,节目还原了40多个典型案例,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多个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在镜头前现身说法,更多腐败细节随之曝光,思想滑坡的忏悔发人深省。“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一个政权的繁荣昌盛来自于执政者的清正廉明;清廉政治的最好榜样,来自于执政者的表率作用。“政者,正也”,党员领导干部的第2页共12页言行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形象,而且关系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甚至是党和国家的形象。“上行下效,上为之、下效之”,“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我想一个官员,应该时刻反思静思,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念、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武器便是刚正不阿的内心,对于黑暗对于贪婪的拒绝。若你说了不,整个国家都会帮助你,若你点了头,那么无论你有多么聪明狡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让你接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