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全传》读后感阿凯君起初是因为看了一本《梁启超家书》对北洋民国那段历史感兴趣,后来又看了罗辑思维里讲了一集杜月笙的代价,所以找了这本书来读。杜月笙从一个浪迹街头的小混混到叱诧风云的上海大亨,甚至于晚年时期的他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拉拢,足以说明他的影响力。对于他八面玲珑的交际和深谙权术的运用,我认为大多数人是永远都做不到的。这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最佩服的是他一个黑帮出身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挺住了身板,实在难能可贵。上海滩的三个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就属杜先生的影响最大,这应该和他挺身抗日有很大关系吧。风云交际,跌宕起伏,是那个时代成就了杜先生的传奇事迹。有多少人,能在潮起潮落的动荡中全身而退。杜先生可以早点抽身走人的,而且他一直是个很冷静,考虑很周全的人。可他抽身那么迟,我觉得他的结局有点凄凉。可能我现在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他是一个那样的位高权重的人,又受到传统的忠义文化影响,他总得照顾好身边的一大群人。可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真心帮他的,他会心痛吗。用忠义结交的一群人,却用忠义背叛了他,那些人只是在利用他,而杜先生应该比谁的心里都明白。这本书的文字没有什么要说的,因为是一本人物传记,而且年代也久远了。只是想起之前听高晓松多次提起民国那个时代,他称是最好的时代,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不可否认那个时代各行业都有大师出现,但我认为那是中国刚从旧社会进去新社会,社会各行业都是空白,只要稍有机会去做事的人总会有开山的祖师爷。一个社会有几个大师的出现就叫最好的时代,我认为这个是不太准确的看法,没有看到那个社会的真相。北洋民国的时代动乱,战争,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绝对不是最好的时代。我认为最好的时代是现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是绝大多数的小人物可以通过勤劳努力换来体面生活的时代。享第1页共12页受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吧,唯有努力进步活到尽兴才能不辜负这个最好的时代。第二篇。杜月笙全传读后感前不久,黄姨电话里向我推荐《杜月笙全传》,并踏着夜色骑车往返两次送书上门,使我能有机缘阅读到这套书,从而对这个叱咤上海滩几十年的上海“教父”第一次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在今天的社会里,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杜月笙全传读后感。一堆烂骨头里挑出两枚鲜鸡蛋:一。杜是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人。杜月笙投靠在黄金荣门下时,黄的老婆在打算重用他之前,有意地试探他,施出2000块钱,就是想看看他怎么去用这第一桶金。杜月笙怀揣着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回到蜗居的地方,他的朋友问你:“你准备拿这笔钱做什么。存起来。还是买幢房子开片店,成家立业。”杜茫然地回答说。“这些,我还都没有想到呢。我很久不曾到十六铺了。”(十六铺是他旧日朋友们居住的地方)。第二天,他回到十六铺,首先找到的是他从前当伙计时的水果铺老板,他曾因为嫖和赌亏空太大,从铺子里挪用过大量的款项,最终无颜再回那里,但老板一直不计前嫌。杜见到老板,把他拉到后房,表情严肃语气恳切地说“以前有些事情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是不介意的,我每天夜里都会想起,你自己的境况并不好……钱还是要还你的”。说着话,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所欠的公款虽只有50多块,却分门别类记得清清楚楚。随后,杜递过了200元大洋。随后,杜又找到了他学徒时的师傅、引荐人,还有以前赌钱时欠过帐的那些人,有些赌客都早已经把他给忘记了,所有人都得到了双倍的偿还。他的朋友忍不住说他“月笙,你这是干什么、“杜笑着说。“这帮朋友,平时想意外得个三角五角的都得不到,一旦到手三五十块,你想他们有多高兴。”第2页共12页“他们高兴,与你有什么相干。”杜凑近他的耳朵,悄声地说。“不要忘记,我们自己也过过这种穷苦的日子的。”看到这里,杜日后能在鱼龙混杂、江湖险恶的上海滩黑白两道上游刃有余、翻云覆雨,还会让人感觉奇怪吗。果不其然,杜几十年个人命运的血雨腥风中,可以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朋友”这两个字,读后感《杜月笙全传读后感》。军统头子戴笠就曾经在最落难的时候得到过杜的慷慨接济。而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