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读后感浅谈《西游记》读后感2008级统计1班:王晓华《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巧妙的神话构思闻名中外,深受大家的喜爱,被译成了很多版本。《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所经过的九九八十一难,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我想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从他出生到学艺,大闹天宫,以及西天取经,简直就是传奇。本人最爱看打闹天宫那部分,尽管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也没能把孙悟空抓住,那可真叫“爽”呢,哎,这一群“笨仙”。大家在看《西游记》时,不知道发现没有这个现象。每当孙悟空降服一个妖怪,而要将他杀死之时,这时都会出现一个神仙把他救走。也许你只是一笑而过,但这却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思想,那就是对现实的无奈。记得有一个是一只玉兔变成公主想嫁给唐僧的故事,然而却被悟空识破真相,在最关键的时刻,嫦娥姐姐来了,玉兔免遭一死,被嫦娥抱了回去。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将要被斩杀的时候,又一个神仙突然降临,说了一句“孽障,让你在人间撒野,还不快随我回去,好好修行。”,就带走了他们,身影好潇洒啊,只留他们师徒四人,还有鞠躬亲送,谢谢相救。哎,悲哀啊,那本来就是那些神仙没有管好他们的坐骑犯下的错,一向善恶分明的悟空在这时也是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第看着他们离去,这是作者的故意安排,还是巧合呢。我们都知道,作者吴承恩生在明代,在古代,老百姓没有一点地位,只能被恶霸欺负,当他们被这种现象告诉自己的父母官时,他们一开始也是把他们抓起来,为百姓做主,但在得知他是高管的人时,态度就变了,就把他们放了,让这些人逍遥法外。是啊,古今中外,官官相护,小官不敢得罪大官,否则前途就没了;如果是两个级别一样大的官,就算是给个面子,送个人情,也把他们放了。是啊,又有谁愿意在政途上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呢。怪不得,在古代,人们感叹“春风得意马蹄第1页共13页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哎,不说了""在当代,作为这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好多人都是迷茫的,虽然自己每天上课,但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听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常常说,为了理想奋斗,但谁又知道我们的理想在哪里呢,曾经的那股豪情不知道去哪里了。请大家自习看看《西游记》吧,不要在欣赏孙悟空的超凡本领和猪八戒的滑稽可笑,二十用心去看待整个故事,孙悟空从一个毛猴到修成正果,实现了人生的一次完美蜕变,也许你会说那是他本领高,但如果没有唐僧的挽留,他也许早跑到花果山做他的美猴王了。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去西天取经,他们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几次频临死亡的边缘,但是他们不放弃。他们的信念在风雨中更加坚定,几经历险,几经波折,最终实现了理想。而现在的我们遇到的困难难道比他们还要难吗。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你不知道要走多少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我们不要放弃,要坚持不懈,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芜不了整个人生。只要一息尚存,我们就没有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有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的。心之所愿,无事不成。最后,我觉得《西游记》里,唐僧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导者。他虽然不懂武功,但却又功夫了得的徒弟。唐僧非常善于用人,对于孙悟空,天性好动,应该管的严,所以适当时候用下紧箍咒;八戒好吃懒做,但不会犯大错,说话还能讨领导欢心,这样的人也不可少;沙僧诚实勤劳,需要多鼓励一下。唐僧深知三个徒弟的性格,虽然自己没有多大本事,但能合理运用人才。在遇到妖怪时,因为孙悟空能征善战,首先出战。其实唐僧师徒很适用于现代企业,虽然每个人都有缺点,但只要领导能够合理搭配人才,扬长避短,就能取得成功。就像汉高祖刘邦,虽然谋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但他能够运筹帷幄,把握全局,最终将楚河纳入汉界,一统天下。而相比之下,项羽手下的谋臣武将也不少,而刘邦的武艺有不入项羽,只因项羽不会用人,做事一意孤行,不容他人商量,不能把握时机,最后自刎乌江,第2页共13页给历史留下了沉重,来下了帷幕。他给今天的我们一个其实:领导者如果不善于用人,那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