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9页我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分析根据国际经验,误差与遗漏不可避免。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设置了误差与遗漏项目,普遍都把5%作为一个临界点。但是,如果该项目数额大到超过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不利于政府有关部门据此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做出相关决策。国际收支中的误差与遗漏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一是统计方法和数据来源方面,二是脱离政府了解或控制的方面。下表为中国1982-2003年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第2页共9页第1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9页1982-2003年误差与遗漏统计数额单位(百万美元)年份误差与遗漏金额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例(%)198227938,0010.73198311739,4240.301984-93247,796-1.9519859263,3390.151986-86360,652-1.421987-137171,129-1.931988-101187,423-1.1619899092,0600.101990-313493,873-3.341991-6748109,095-6.191992-8252133,953-6.161993-9804161,972-6.051994-9775197,832-4.941995-17812238,170-7.481996-15566282,619-5.511997-16952374,010-5.311998-16576373,489-5.171999-14804353,225-4.192000-11893530,248-2.562001-4855570,734-0.9720027794693,4081.28200318422933,9272.21第3页共9页第2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9页表面数据分析第4页共9页第3页共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9页由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我国在1989年前误差与遗漏数值都不大,在83年前一直为正数,在84年开始出现负数,且在以后大都为负数。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值也在2%以内,应该大多由统计上的原因导致。二、从90年代开始,负数值一直在剧烈增长,从1990年的-31.34亿美元,激增加到1995年的-178.12亿美元并居高不下,直到2001年急剧下降,从上年的-118.93亿降至-48.55亿,而在1990-2001年之间总值为-1361.71亿美元,平均值为-117.48亿美元。另外,从其与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来看,这一阶段大多超过5%的警戒线,1991-1999年的平均值为5.67%,并围绕这一数值做相对稳定的窄幅波动。三、从2001年开始急剧上升,转为正值,并在两年内就上升了233亿美元。可能原因分析一、第一阶段:误差与遗漏数额都不大,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时国内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都不完善,各部门的配合也不理想,所以有误差是正常的。而另一方面,对外汇的管制极其严格,资本的非法流入和流出的量也应该很少,所以原因相对简单。二、第二阶段:负数值在剧烈增长,所以表现为相对的资本流入。原因可能有:1.资本外逃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据英国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沃尔先生给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从1989年至1995年间,中国长期资本外流的总量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约有500亿美元是未经政府批准的。这从国际收支资本项目中出现的大量‘误差与遗漏’中反映出来”。1989-1995年误差与遗漏总额为554亿美元,大致等于报告中的估计额。在国际金融统计中,对资本外逃(CapitalFlight,简称CF)的测算有两种方法:1.CF=(ΔD+ΔFDI)-(CAD+ΔR)ΔD是一国的对外债务的增加额,ΔFDI是国外直接投资净额,CAD是经常账户赤字,ΔR是储备增加额。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通常采用的方法。2.CF=SG+EOSG是一国短期资本流出净额,EO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两种方法各年计算结果略有不同,但从10年的总额来看是基本一致的。(1)中国为鼓励外商投资而对内外资实行了差别待遇,形成很大的套利空间,致使国内相当多的资本外逃到境外,再以外资身份内流以获取高收益,这种差别待遇推动了资本外逃。(2)在中国,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和人民币、美元利率倒挂的压力下,国际套利资本流动方向迅速逆转,对中国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形成了巨大压力,1998—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额仅有50.69亿、97.16亿和108.99亿美元。而1997年,据估计中国资本外逃400,占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