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述一、总则1、编制目的因为中山市神湾大桥建设需要,需搭设施工便桥于河道主墩与堤岸连接以及拆除局部堤岸防浪墙,为保证磨刀门水道抗洪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能力和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方案。2、编制依据(1)神湾大桥的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2)国家及行业现行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及质量、安全技术规程等。(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资料。(4)现场调查获取的资料和信息。(5)《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第355号令)(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9)《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10)《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11)《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12)国家、广东省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中山市神湾大桥两岸桥头范围内突发性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置。突发性灾害包括:江河洪水、渍涝灾害、台风影响灾害。4、工作原则(1)实行领导负责制,做到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2)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结合的原则。(3)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部门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原则。(4)坚持依法防洪,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平战结合。(5)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二、工程概况神湾镇地处中山市南部,位于西江出海口磨刀门水道东岸,东临三乡镇,南接坦洲镇,1北邻板芙镇,西与珠海市斗门区隔江相望。拟建项目神湾大桥位于中山市中心组团的南端,是一座跨越石岐水道、连接神湾镇与磨刀岛的公路桥,是通往神湾港的唯一桥梁。既有桥梁为双向2车道,标准低,通行能力弱,病害多,不但影响到岛内居民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到神湾港的发展,影响到整个南部组团、古神公路沿线的镇区物流畅通。本项目作为神湾大桥的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将有效解决磨刀岛发展建设的瓶颈问题,扩大神湾港后方通道、完善神湾港疏港条件,实现神湾镇“以港兴镇,以镇促港”的发展思路。同时提高区域临港工业的竞争力,减少因交通运输条件带来的分流冲击,优化中山市快速干线路网功能,发挥快速干线的道路效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本项目起点位于彩虹路与神湾大道交叉口处,起点桩号K0+000,工程沿彩虹路向南,先后上跨古神公路、石岐水道,进入磨刀岛,项目终点位于彩虹路与磨刀岛内进港路交叉口处,终点里程K1+648.18,路线全长约1.648km。详见项目地理位置图。新建神湾大桥,位于既有神湾大桥下游,中心里程为ZK1+038.19,右交角90°,孔跨布置为(25+32+55+90+55+5x32)m,全桥长424m。主桥为(55+90+55)m悬浇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引桥为预制拼装小箱梁结构。全桥宽18m,全桥平面位于直线段。1、主桥设置形式1)上部结构主桥上部结构采用(55+90+55)m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长200m,主桥平面位于直2线上,桥面横坡为2%,纵坡为人字坡,坡度分别为0.5%和-0.3%。主桥桥面宽18m,墩顶梁高5.2m,跨中梁高2.5m,梁底曲线采用2次抛物线。墩顶0号块梁长12.0m,悬浇梁段数及梁段长度从根部至跨中分别为:4×3.5m、6×4.0m,累计悬臂总长38m,浇筑梁段最大控制重量为2100kN;中跨和边跨合拢段长均为2.0m,边跨现浇段梁长8.9m。箱梁采用单箱双室直腹板截面,悬臂翼缘宽3.0m,箱体宽12.0m。箱梁顶板厚度28cm;箱梁底板厚度从跨中的30cm渐变到墩顶根部的80cm,底板厚度也按2次抛物线变化。腹板厚度:主墩对应的0号块以及1、2号梁段为80cm,3号梁段腹板厚度从80cm线性变化到60cm,4~7号梁段为60cm,8号梁段腹板厚度从60cm线性变化到40cm,9、10号梁段及合拢段为40cm。2)下部构造主墩采用薄壁空心墩,墩身厚3.4m,壁厚0.6m,主墩横向宽度12m。承台厚3.5m,从提高抗撞能力、施工方便性和增加美观等方面考虑,承台顶标高与既有桥承台保持一致,另外在承台周围及墩身底部设置防撞护舷。承台配6根φ2.2m的钻孔灌注桩基础。过渡墩采用3柱式墩,柱径φ2.0m,桩径φ2.2m,盖梁为L型钢筋混凝土盖梁。其中第5号桥墩桩柱之间设置承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