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都市与都市发展1.都市的产生1)参军事防御到商品互换为都市2)都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剩余品互换和争夺的产物,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3)都市是伴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4)世界上最早的都市出目前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2.1)都市产生的定义: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2)功能定义: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3)集聚定义: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都市的普遍特性4)区域定义:与周围区域保持亲密联络,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5)景观定义:以人造景观为特性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运用、建筑物、和空间运用的多样化6)系统定义:都市是一种复杂且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的巨系统.3.都市的基本特性:1)都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城镇之间界线日益模糊2)都市是以要素汇集为基本特性的:人口、建筑、生产、消费、互换,都市集聚效益是其不停发展的主线动力3)都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都市的未来不停发展变化4)都市具有系统性:包括互相流动的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要素流动子系统等4.都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集聚规模、生产效率、生产力构造、职能、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差异5.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二是兼具都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重性(广域型市制:市区与市域)6.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原则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国情调查扩展都市区,瑞典劳动市场区,日本都市圈7.城镇差异的基本现实状况:城镇构造的”二元化”:城镇分治;城镇收入差距拉大: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6:1-7: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优势发展资源向都市单向集中;城镇公共产品供应体制的严重失衡8.工业时期都市发展重要动因:农村推进+都市引力;现代都市发展的动力机制: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和创新(主线动力)、全球化与新经济、都市文化特质(持久动力)9.基本规律: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从生产性都市空间到生活性都市空间;从分离的均质都市空间到持续的多样都市空间:都市区、都市带10.城镇化的定义:是一种过程,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都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常住人口与区域总人口比例,质量指标更反应发展水平)11.城镇化的涵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人口集中、空间形态变化、经济社会构造的变化);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12.城镇化基本动力机制:农业剩余奉献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是前提、工业化推进、比较利益驱动(决定人口从乡村向都市转移基本力:都市拉力与农村推力)、制度变迁增进、市场机制导向、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痓甹双重作用、城镇规划调控;基本阶段:集瘜城镇化—郊区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13.都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区域是都市发展的基础/都市是区域发展的关键;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都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迅速的经济发展增进都市的空间拓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都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增进都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环境是都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健康的都市发展方式有助于资源环境集约运用第二章都市规划的发展及重要理论与实践1、欧洲经典格局:古希腊(广场为中心,方格网为道路骨架):米利都、雅典;古罗马(纪功柱\铜像,炫耀享乐)城邦的都市公共场所:巴黎、伦敦,营寨城的十字形街道;中世纪都市以城堡、教堂为空间主导地位:古罗马、佛罗伦萨;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文艺复兴时期都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绝对君权时期都市:都市放射轴线,巴黎的星形广场和香榭丽舍大道,宏伟壮丽宫殿花园凡尔赛宫,公共协和广场2、现代都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问题:工业革命推进都市化进程,都市市政设施缺乏,都市环境卫生条件恶化;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欧文18在美国实践的“协和村”;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法律基础:英国有关都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豪斯曼);技术基础:西提英国公园运动,奥姆斯特德纽约中央公园,美国都市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