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之眼》读后感看了这本书真的感受到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似的,马不停蹄地往前走,只顾着赶路,却无暇抬头看看周围的风景。面对孩子,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问题,给孩子多一点等待的时间,让孩子自己慢慢地成长。这本书没有教条式的叙述教育的理念,我们该如何去对待学生,而是从很典型的实例中向我们娓娓道来:爱养苍蝇、沉默不语、攻击性强,《兔之眼》里的铁三是一个令人头疼的男孩。一开始,他像一个“怪异”的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没有一份超级耐心、一份超级爱心,再加上因材施教,这样的孩子最终会被置于危险的边缘地带。不只铁三,爱养鸽子的德治、一开心就到处乱跑的美奈子……,他们最后都有不错的改变——这本由灰谷健次郎写于1974年的日本长篇小说,仍然可以告诉现在的我们如何对待非正常孩子,或者孩子的非正常行为。苍蝇是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事物,它导出了核心故事:小谷老师想的是如何让铁三停止养苍蝇,但铁三极力保护,推倒了老师。“苍蝇”既是小谷和铁三的死结,也是两人别扭关系的突破口。几次遇阻之后,小谷老师从足立老师那里得到启发——越是这些孩子身上的宝藏越多,她开始研究苍蝇,并以此和铁三交流。这个怪男孩终于说出了第一句话:“就是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小谷老师的爱和耐心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此后她教铁三画苍蝇,贴苍蝇的标签,让他学会了画画、写字。铁三加紧对苍蝇的研究,对它们的家族了如指掌,还解决了肉食加工厂的苍蝇问题,成了一名“苍蝇博士”。铁三甚至可以快乐地欣赏“苍蝇之舞”,他为何如此钟情这种虫子。自幼失去爸爸妈妈,由爷爷代为抚养,狗和苍蝇是他最好的玩伴。从铁三生活在垃圾站的生活环境来看,这一点并不奇怪。书里说:“苍蝇并不曾威胁他人,其食物也只不过是所谓的社会废弃物。虽然这并不值得称颂,但它没有残忍的习性,过的是谨小慎微的,犹如平民般的生活。”到这里,苍第1页共8页蝇成了一种象征——它与铁三的境遇何其相似。在看似不洁的表现之下,苍蝇的世界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合上书本,我不禁感慨。如果我的孩子有这么一位如姐姐似妈妈的知心老师,引导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度过这六年儿童时期,那是何等的幸福啊。而自己在教育学生时总会缺乏耐心,埋怨家长的不配合、缺失家庭教育,不注意方式方法。比起小谷老师和足立老师我们所做的还很不够,或者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的学生可以更幸福快乐。阅读此书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希望每一位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能读一读此书,从而懂得如何关爱别人,教孩子学会做人的道理,感受幸福。第二篇:《兔之眼》读后感爱学生,爱生活——《兔之眼》随想初拿到书,看着封面,我在想着这本书是不是写孩子们和兔子的故事,当我读完整本书,才知道故事的确和一群孩子有关,却不知道为什么书名叫“兔之眼”。灰谷健次郎在首页写道。“孩子们的善良,照亮所有人脚下的路,引领人们走向未来,这太阳般闪亮的希望,不论多么不幸的人都能够拥有。”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内心有种不能再赞同更多的感觉,不由想起,人们常说的,每个孩子生来是善良的,是洁白无染的,他们的善良是由内的,给人以触动和震撼的,只有后来所处的环境给孩子添上了各种颜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熊家长,真是如此。此时我迫不及待想打开书,一探究竟,这本书里的孩子们究竟会给人怎样的触动。那种想一口读完一本的感觉,多年不曾有,没想到这次一旦打开书,便舍不得放下。小谷老师真是一位有毅力、敢于接受挑战的姑娘。新婚的她,刚毕业的她,来到位于工业区的学校,她班上的孩子多是父母在垃圾站工作的孩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都是很差的,孩子也多是后进生。“被撕成两半的青蛙”让小谷老师充满不适,呕吐,哭泣,作为一个独生女的她,她有过“不想再学校干了”的念头,可是最终她竟然坚持下来了,还接受了一个个挑战。小谷老师真是一位善良的有探索精神的老师。足立老师告第2页共8页诉她“越是那样的孩子,身上宝贝越多。”她很惊讶,也决定去发现铁三身上的宝贝,她给铁三写信,她一次次去垃圾站,试图走进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