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内文言语段考查26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1)阙(2)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3)夜分(4),不见曦(5)月。至于夏水襄(6)陵,沿(7)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9)御风,不以疾(10)也。春冬之时,则素湍(11)绿潭,回清(12)倒影。绝巘(13)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14)其间。清荣峻茂(15),良多趣味。每至晴初(16)霜旦(17),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18)引(19)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文言注释考查2、文言虚词考查(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3、文言句子翻译考查(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4、课文内容理解探究(1)《三峡》选自《》,这部著作是为《》所作的注,作者,地理学家。(2)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4)作者只用“清荣峻茂”四字就概括写出了水,树,山,草的风貌,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优美的语言把这个景色再现出来。(5)作者在描写秋天三峡时,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6)作者写三峡即从大处山、水落笔,又用其他景物衬托,请写出作者在文中还写了那些景物,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人对山水的赞美之辞很多,请你写出你喜欢的描绘山水的佳句,并简析。(8)《岳阳楼记》中也引用了渔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与本文中引用渔歌的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9)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1: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理由2: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答案:2、(1)D4、(1)水经注疏水经郦道元北魏(2)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意思对即可)(3)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4)清清的江水跳跃着,闪动着粼粼的光;树木茂盛繁;山峰高峻挺拔,野草密密青青。(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点: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6)还写了怪柏、草、树、瀑布、涧等景物,并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运用酣畅的笔力,自然贴切,既让读者身临其境,又引起读者思想感情的共鸣。(7)“两岸连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江水从天边流来,沐浴着阳光的白帆飘来,不仅写出山水壮美,而且表现诗人的旷达!(8)不同。《岳阳楼记》中是烘托喜悦的心情;《三峡》中是渲染肃杀、凄清气氛。(9)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7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四时(2)俱备。晓雾将歇(3),猿鸟乱鸣。夕日欲颓(4),沉鳞(5)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7)其奇者。1、文言注释考查2、文言虚词考查(2)与“山川之美”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B、怅恨久之(《陈涉世家》)C、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宋何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