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练习题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⑦徐喷以烟()⑧果如鹤唳云端()⑨方出神()⑩驱之别院()2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神细视。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9、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论语》十则1.填空: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俄而:骤:拟:未若: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3、为什么“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4、选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什么感受?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