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300个考点汇总1.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有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和温度(引火源)。2.可燃物的数量是火灾严重性与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原因。3.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当4.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根据闪点的高下,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5.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6.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如燃气做饭、点气照明、烧气焊等)和预混燃烧(汽灯的燃烧)。7.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最低温度)、沸溢、喷溅。8.喷溅发生的时间与油层厚度、热波移动速度以及油的燃烧线速度有关。9.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烟熏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10.火灾的分类(考试热度:★★★★)11.热量传递3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12.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13.建筑火灾发展的几种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足发展阶段、衰减阶段。14.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措施:冷却、隔离、窒息(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化学克制(化学克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15.可燃粉尘爆炸应具有三个条件,即粉尘自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16.粉尘爆炸的特点,重要有如下几点:(1)持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并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17.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伴随含氧量的增长,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长粉尘爆炸的危险性。18.不一样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一样,其爆炸极限也不一样;虽然是同一种物质,在不一样的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一样。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减少。19.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重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20.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21.易燃气体分为二级。Ⅰ级:爆炸下限<10%;或不管爆炸下限怎样,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Ⅱ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一般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22.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状况下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电荷也越多。23.易燃液体分为三级。(1)Ⅰ级。初沸点≤35℃;(2)Ⅱ类。闪点<23℃,并初沸点不小于35℃;(3)Ⅲ类。23℃≤闪点≤35℃,并初沸点不小于35℃;或闪点不小于35℃并≤60℃初沸点不小于35℃且持续燃烧。实际应用中,一般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建筑防火篇】1.建筑防火的技术措施重要有:总平面布置、建筑构造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辨别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2.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估气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闪点是评估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熔点和燃点是评估其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标志参数。3.储存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闪点<28℃为甲类,闪点≥28℃且<60℃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考试热度:★★★★)4.储存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爆炸下限<10%为甲类,爆炸下限≥10%为乙类。5.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一样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当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不小于物品自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不小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