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家观后感大全《小小的家》是一部来自日本的爱情历史传记电影,影片主要由松隆子、倍赏千惠子和黑木华等主演,影片剧情精彩,引人入胜,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01对比书的话,时子夫人和板仓先生的感情戏份增多了,多喜对这个家的主观视角也变成了主观和客观视角融合,这其实削弱了多喜对这个家那种深沉的爱,削弱了那种日积月累的沉淀情感,但,或许是为了服务电影吧,毕竟书中前期平淡的生活不太符合高潮迭起的戏剧。因为主体情节几乎没变,少了憧憬情节发展的吸引力,但由于看书的时候,对所有东西都有模糊的想象,等到看到但是依然好奇所有东西的影像化。大概时子夫人和房子内部的结构布置是最符合想象的吧。不论是穿着现代装还是和服,时子夫人都非常漂亮,她面对她的姐姐、丈夫、多喜,还有生活中的说话神态都让我觉得仿佛从书中走出来。房子内部精致,每一个物件和布置都很符合书中给我的感觉。平井先生给我一种是又不是的感觉,小少爷非常可爱,这是我在看书时没有体会到的,书中更多写的是多喜对小少爷亦母亦姐的爱。不过,看到多喜不怕苦主动背着一个孩子去很远按摩,真的体会到那种这孩子一辈子都会感激你的辛苦。板仓先生和我想象大不相同,我本来以为是儒雅的水墨画家的感觉,结果是非常现代艺术的造型,不过这也是符合书中板仓先生后来画漫画的发展。这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看书的主观性。另一点要说的是,电影拍出了一种活泼的感觉,而书给我的就是温暖的平静的爱,是那种多年沉淀的清澈感情。这可能是翻译的缘故,也或许就是日本语言和生活本身的特点吧。好像没有说多喜婆婆,还是让她活在我看书时的想象中吧。02小小的家,一栋红色屋顶日式小洋楼里,一家三口和一个第1页共4页女佣在战争时期的故事。那样一栋小屋,因为家人的和睦而充满温馨,因为女主出轨而充满危机(出轨对象的发型够丑,角色也让我很讨厌),最后小小的家在无情战火中毁于一旦。有多少人渴望拥有那样一栋虽不大却很别致的小洋楼,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那还是昭和时期的日本,生活充满朝气和希望,在中国的侵略战争让他们得意洋洋,称呼中国人为支那,南京沦陷后日本举国张灯结彩甚至商场还举行促销活动,这是二战时期的日本面貌,虽不直接表现战争场面,但却从人们的聊天内容、生活状态、事业发展等呈现了战前战后的变化,战败使然,终归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本也开始动荡,民不聊生。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政治立场很正确,没有去避讳自己的罪行,真实,也够真诚。女主黑木华真看不出还是个90后啊,长得够成熟端庄,所以也难得有那个年代充满古典气质的面孔。她的前半生几乎都消耗在这个小小的房子里,直到日本战败被主人无奈送走。电影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让后辈从她的自传里读到她的前半生,娓娓道来她的悲欢离合,她说我啊,活太久了,然后老人家竟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每个人老的时候都会为年轻时的回忆痛苦一回,特别是曾经遗憾的事情,那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等我也老了hellip;hellip;03如果把着眼点放在时代背景,反战或者不伦之恋以及硬扯的百合线上去谈论这部电影,那真是嘻嘻吧。就好比看不懂《钢琴家》的人也只看到一个苟且偷生废物(对很多人来说是废物)。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某些不同价值观的可怕。《小小的家》,我并不认同这段不伦恋,但这个电影出彩的点在于极力弱化故事线的同时加上细节的安排却更加显示出一种看似平淡却暗潮涌动的戏剧张力。剧中人克制隐忍,带着为人的尊严、温柔单纯地对待别人,自律和尊重他人。比如,多喜没有把时子的信送去;比如健史发现姨婆多喜第2页共4页的遗物中的这封时子的信,出于尊重和自律没有打开这封不属于自己的信件;比如时子的儿子授意健史来读出这封信,却发现这是他母亲的不伦证据时,他并没有出于面子恼羞成怒责怪健史,而是突然流起眼泪怀念那个记忆中的美丽母亲。这些人多么多么得美好,美好得像童话故事。有些电影告诉我们可怕的人性,有些电影治疗我们对他人的失望。它就是部治愈系的电影,偶尔被童话温暖一下又何妨。嘻嘻~04这两日,断断续续把山田洋次后期的电影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