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VIP免费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_第1页
1/8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_第2页
2/8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_第3页
3/8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大学之理念》本书全面阐述了科学与学术的本性、精神、人的存在,理性、研究、教育与传授、交流、大学作为一种制度等内容。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一与纽曼的《大学的理念》,加塞特的《大学的使命》相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之理念》有点儿名不见经传。然而在觅他的另一本更加出名的书《什么是教育》而未果的情况下,借得此书,原本只打算一抒心中郁闷的我,却有了阅时欣喜、阅后赞叹的意外收获。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译文读来,睿智而富于激情,它像是火焰的第三层,由知与情引发,又包含着知与情,在广漠的时空中,不可扼抑地芳华璀璨。这本小书有三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雅氏认为,“大学之理念从人类基本的求知意志中获取它开展教育活动动力”,而“统一性(oneness)与整体性(wholeness)是人类求知意志的精髓所在”。我服膺此论,因为它将情志与认知从人性最根源的深处结合起来了。如果我们一生中能把认知活动与自己情感意志统合起来,就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个人的幸福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富。换句通俗的话就是说,“我们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第二点是雅氏对于技术活动的判断。“所有技术活动的基础在于那种深思熟虑的意志,这种意志试图在这个世界上实现更加丰满的人类存在。”我想这一点仍是现代每一位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所应铭记在心的。而且,“如果说大学是服务于科学与学术的,而科学与学术又只有在它们作为整个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时才是有意义的,那么,这种精神生活无疑就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如果大学生在校而不能体验和参与这种精神生活,我们也许可以判断这个学生并没有接受真正的大学教育。第三点是他对于人才的见解。“对于大学的生存来说,最第1页共8页关键的是它要依靠人,而非制度,因为制度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物质前提而已”。唯其如是,面对目前令人颇有微词的中国大学体制我们才能始终怀抱对教育事业的美好希望和坚定信念。“大学里面对真理的追求需要那种整全的人(thewholeman)的认真投入”。我们可以着手做的,和唯一要做的只是,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必然包含着对他人关系的完善,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此之谓也。这种对他人关系的完善,需要通过一定介质来达成;而这介质,无论是语言、观念、技术等,就是学来的知识及其所形成的器物等。雅氏认为“他(人)的人性本质是自然禀赋与历史交互作用的结果”。他强调一种“智识投入的灵性与气质”,“它们是一种个人投入意义上的才智,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不是包含在自我表现、功成名就和出人头地之中的那种快乐),一种对工作的执着,一种精神上的高贵品格,一种真诚和一种对于学习的热忱”。一个人要找到自己此生的使命,就要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就要敢于抛开名与利的现实,认准了,就要敢于在一条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的路上,全力前行。然而这个人果真会饥餐露宿吗。也许。但这个人使命在,生命就会在。是懦弱,是俗论,让我们走了无穷的弯路,以至于回首时唯有叹息与怅望。愿我们永浴理念与理想的辉光,“诗意地安居”。二什么是大学。这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特别是每年新生入学时,更是被翻出来讨论又讨论。只是,对于什么是大学、大学该怎样做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者,长久以来并无定论。近日拜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前任副校长金耀基先生的《大学之理念》,这本收录了金先生关于“大学之理念”的凝想与感悟的文集,讨论了大学的理念、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学术自由等相关问题,视野之广阔、见解之独到,给井底之蛙的我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仅摘一些哲理警言留作回忆、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执着的心态。(page11)第2页共8页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大学生对他(她)不再、也不应提供保姆式的照顾,她应该也必然会自我寻求生命之意义和人生之目标。在最后意义上说,人之成长(包括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之形成)是要靠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