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国经济史》读后感一从殖民地到独立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启了世界贸易的新纪元。特别是发现印第安人手中大量的金银和新世界丰富的矿藏后,人们内心的收益率计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伊比利亚人、海上马车夫、不列颠人和法兰西人就开始在新大陆上你争我夺。最终,英国凭借率先进行工业化带来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打败其他竞争者,开始对北美的垄断殖民。这一时期,殖民。例》能够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使得殖民地完全成为其原料来源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而不致与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保证金银流入。除了能够促进殖民地的造船业繁荣外,条例极大阻碍了北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种植园主要想把货物销售到帝国以外的地区,必须经过英国,这样进口价格中实质上就包含了间接经英国传送所增加的费用。同样,由于不能发展制造业,制成品的进口也成为必然。从帝国以外的地区进口,也要支付经英国传送的费用,使得殖民地的制成品价格居高不下。“托马斯估计《航海条例》在1770年给殖民地进出口造成的总负担为310万美元”“若细分到人均负担,,则英国重商主义限制给殖民地造成的人均负担在1770年约为1.24美元”。贸易链条被人为的拉长,带来了损失。另外,由于是殖民地,北美不享有货币发行权,还得把贵金属出口到母国,这就使得殖民地内货币严重缺乏,尤其是金银,使得殖民地内的贸易无法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北美人民日益不满。到1763年前后,英国在旷日持久的英法战争中渐露胜迹,但也遗留了约106.9万英镑的巨额公债。由于英国坚持殖民地应该在维持帝国费用上承担更大份额,因而颁布各种与收入有关的法律,准备在北美各地横征暴敛,不公平的税负制度使发展本就受限的北美经济更加步履维艰;而英国为了减少军费开支又制定禁止殖民地向印第安扩张的政策,极大限制了殖民地外延式经济发展的空间,致使了北美各地群情激昂。最终,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和《魁北克法》(一项旨在禁止殖民地第1页共13页向印第安扩张的法律)的出台,独立战争打响。我看到,在独立战争爆发的因素中,制度的力量显而易见。由于英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所以在殖民地颁布的法律大都是为了给剥削提供依据,给予北美经济的身份定位也是“为了帝国而服务”。母国开始可能会有扶持和帮助,但在殖民地经济有所起色后,就要压榨所有可以得到的利润了。这就好像饲养奶牛,只要喂些干草,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营养丰富的牛奶。同时,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决定着生产要素发挥空间的极限:在这种规则下,生产要素流向母国制定的方向,而不是能产生最大利润的地方,北美经济在被局限的空间里定向发展。然而,经济规律的力量最终将超越制度局限。这就如马克思所阐发的观念,经济决定一切,经济上的矛盾是社会前进的最大动力。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取得经济上的自由进而全面独立,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在莱克星顿开始反击。而那背后,规律正在摇旗呐喊。二独立初期的经济取得独立并未把美国从重商主义限制中解放出来,“相反,美国只不过从大英帝体系中的一个积极参与者,转变为由几个重商主义大国所把持的世界局外人。对于一个新兴国家来说,这一变化并不是个好兆头”。那么,美国是怎样从这样状态中摆脱出来,并获得初步发展的呢。第一个条件是“杰弗逊禁运”。有趣的是杰弗逊总统本人并未预见到此政策的影响之深远,甚至实施此行政策的主要目的据说还是因为他本人害怕开放政策会增加社会犯罪。这项实施两年多的政策(1807--1809)所导致的最为重要的结果就是促进了美国国内工业的大发展。“贸易禁令和封锁不仅意味着美国无法与外国人进行贸易,而且还意味着外国人也无法与美国进行贸易”。要想保持原先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自己生产出来消费品。于是,“美国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国内生产出大量的纺织品就满足了需求,以至“从1807年杰弗逊总统实施贸易禁令,到1815年、即1812年战争结束这段时期里,进口事实上为零”。封锁带来的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效果明显。其次是制造业,尤其是机床工业。第2页共13页市场上生活消费品需求量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量行业(如纺织、屠宰)对装配线的需求,使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