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高2011级高三年级期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第Ⅰ卷填在机读卡上。在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入机读卡和答题卷上。考试时间150分钟,全卷共3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5题,140分)下图为我国四个省2006年三种谷物的产量,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省是()A.吉林、湖南、安徽、河北B.河北、吉林、湖南、安徽C.湖南、安徽、河北、吉林D.安徽、河北、吉林、湖南2.下列关于四个省发展农业的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甲省水热资源配合好,农作物一年三熟B.制约乙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要问题是土地盐碱化严重、旱涝灾害严重C.丙省为土质疏松的沙质土壤,适合花生的生长D.丁省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适合瓜果的生长3.下列关于四个省对应的土要农产品,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水稻、油菜B.乙——花生、甜菜C.丙——甜菜、大豆D.丁——水稻、柑橘下图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甲、乙、丙、丁四地,气濡年较差大、径流年际变化小的是()A.甲B.乙C.丙D.丁5.关于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地处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北,全部属于半湿润地区B.乙地河流以冰雪融水为主,汛期主要出现在3、4月份C.丙地区地处河流上游,水量较小,水能不丰富D.影响丁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6.丙城市周围①②③④代表的铁路线分别是()A.①兰青线②北疆线③大秦线④陇海线B.①南疆线②北疆线③大秦线④陇海线C.①兰青线②兰新线③包兰线④陇海线D.①兰青线②北疆线③包兰线④陇海线甲乙丙丁海域总面积(万公顷)77003800077000350000平均深度(米)184437012127.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海域是()A.黄海、东海、渤海、南海B.南海、渤海、黄海、东海C.黄海、渤海、南海、东海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8.关于四个海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海域某著名盐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适合晒盐B.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位于乙海域C.丙海域沿岸经济发达,城镇密集,水质较差D.丁海域是中国最大的内海9.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开发历史悠久④科技化水甲高⑤生产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⑥经营方式为国营化农场A.①②④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⑤⑥下图是同在某大陆上的甲、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l0—11题。10.一天文爱好者在甲地朝方向,拍摄到当日太阳的最低高度是度。()A.正南方6°B.正北方6°C.东南方5°D.东北方5°11.若该天文爱好者要想到乙地拍摄太阳变化状况,应从甲地向某方向移动距离约为()A.1200千米B.1300千米C.1500千米D.2000千米12.据周礼,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诸侯墓葬出现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A.青铜铸造业有了发展B.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C.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D.当时人们更加迷信13.西汉贾谊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汉初的郡国并行制B.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C.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D.唐宋的多丞相制14.右图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C.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D.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15.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干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重文轻武的统治政策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据统计: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记录存籍的人口有1223万余户,5959万余口。若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当时北方约占人口总数的77.5%,南方占22.5%;宋元丰二年(1082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17.郭守敬认为“历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