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少数民族之乡——云南》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少数民族之乡——云南》是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主要讲的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而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云南,通过的各个民族的介绍来了解少数民族之乡。这篇课文由“建筑掠影、节日风采、思考题、综合版、闯关游戏”五部分组成,通过各个民族的特色、建筑以及节日来向大家展示云南的特点,以及云南民族的风情。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知道“云南民族村”的情况。2、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他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3、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初步懂得“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发扬。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特征的缩影。知道傣族住竹楼,苗族住吊脚楼,他们和傣族的白塔、白族的崇圣寺三塔都是反映民族特色的建筑。了解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难点:懂得民族节日与民族文化有关。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组立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基础教案个性设计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今日老师想把自己很喜爱的一首歌曲和大家分享,好吗?(播放《爱我中华》师: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吗?2、师:对,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那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是哪里吗?(板书:云南)【出示中国地图,展示云南】云南在我国南部,古时被皇帝称为“彩云之南”,所以得名为“云南”。有一句话形容云南最贴切——“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云南居住者25个少数民族,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看,整个省遍布了许多少数民族,所以云南又被称为——少数民族之乡。(板书课题)3、去年暑假,老师也去了云南,哪里真是太美了。看,这就是老师在云南的玉龙雪山拍的照片。想去吗?今日我们就一起跟着镜头去云南旅游吧。【播放云南景色】二、进入“民族村”初步感知1、出现“云南民族村”的画面,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上的人物有什么特点?2、简介民族村。我们的民族村正在招聘汉语导游呢,想去试试吗?那我们就得了解一下云南的少数民族了。3、师:在云南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50万以上的有苗族、纳西族等。看看他们的服饰多么美丽,我们就去当当这些少数民族的导游吧。那个小组想当彝族的导游?……(发下标牌和资料)三、当当小导游深化了解民族特色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资料,等会儿我们要从民族服饰、特色建筑和民族节日三个方面来介绍自己代表的少数民族。同学阅读资料,做准备。【播放葫芦丝音乐】2、师: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步入多彩的民族村,去见识一下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吧。第一站:傣族风情园看,美丽的傣族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请傣族小组的同学上台】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傣族的服饰呢?傣族的建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出示傣家竹楼】为什么要造竹楼呢?(因为云南的气候比较潮湿,竹楼不但通风防潮,而且可以避开虫蛇等动物。)哦,看来竹楼和当地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傣族的节日吗?(泼水节在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参加)老师找到一段泼水节的录像,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师:原来泼水节的来历还有这么动人的传说啊。傣族人民泼洒着水,就是在泼洒着——(祝福、欢乐)希望有机会大家也能去参加一次泼水节。第二站:苗族吊脚楼苗族山寨有人吗?【请苗族组的同学上台】师:让我们来看看苗族的服饰吧。哇,你们苗族人真有钱啊!披金戴银的。【同学介绍苗族服饰特点。】师:这图上的吊脚楼一定是你们苗族的特色建筑了?有什么讲究吗?【同学介绍吊脚楼的特点】又是“因地制宜”的杰作,和环境密切相关。师:那苗族又有什么样的节日呢?(花山节:爬花竿,吹芦笙)想听听芦笙吗?【播放芦笙曲】第三站:彝族山乡彝族孩子们,快来吧。好美丽的彝族服饰啊。快介绍介绍。彝族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吗?节日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