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范文之中学生自护自救平安常识教育一、防火类:1、根本要求:中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同意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2、火灾的处理方法: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依照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假如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构成大面积火灾。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假设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假如发觉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如此才能及时扑救,操纵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号码都是一样的。格依照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平安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留意,协助灭火或报警。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平复地确定本人所处位置,依照四周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推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2)身处平房的,假如门的四周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3)身处楼房的,发觉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如此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能够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能够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由于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同时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毛病。6)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能够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7)在有把握的情况下、能够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扯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8)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二、自护自救平安常识中小学生非常有必要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预防各种损害的警觉性,消除对危险的麻木和幸运心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备认识,掌握一定的平安防备方法,加强本身的防备才能,使本人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平复、机智、英勇地去应付。遭到不法分子损害如何报警?中小学生遭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截了当威胁和损害,仅凭同学们本身的力量非常难防备,最有效的方法确实是向公安部门报告。1.匪警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2.拨打110,要简明、精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3.打报警是事关社会治安治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备要留意什么?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拟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觉,在自我防备方面应当留意:1.应当熟记本人的家庭住址、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络时获得联络。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本人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4.不接受生疏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生疏人交谈要提高警觉。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丧失或被坏人抢走。6.不单独往返偏远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单独一人去偏远的地点游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