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中学2010-2011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试题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本大题有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的减少;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④广大人民渴望统一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皇帝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御史大夫丞相太尉4.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①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字④修筑驰道A.①②④B.③C.③④D.①②③④5.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B.癸卯年C.己未年D.戊午年6.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7.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据此,他采取的措施有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B.轻徭薄赋、缓和矛盾C.力倡节俭、禁造台榭D.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8.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来源:]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9.“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C.10.右面是最近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一部电视剧《贞观长歌》,不应该在剧中出现的人物和事件是C.文成公主入藏D.在西域设立北庭都护府11.《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2.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塽手里收回台湾。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噶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13.在郑成功收复管理台湾二十多年后,踞守于台湾的郑经之子郑克塽又投降清朝,对此评价正确是A.两者都应肯定B.两者都应否定C.肯定前者,否定后者D.否定前者,肯定后者14.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15.康熙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唐谷之利甲天下。”(《台湾府志》)以上材料说明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16.下列思想主张最早由孔子提出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也是天理的反映17.春秋时期,鲁国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8.文化就像一张名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会被蒸发掉,或者湮没于世界之中。在《中国焦点2006年》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位于第一的是孔子,最主要的原因是A.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现实意义B.孔子被尊为圣人,受到后世的敬仰C.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