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球的伙伴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月球概况——月球的基本物理参数、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月球的运动特征;地球上与月球有关的突出自然现象——月相、日食和月食。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围绕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谈天说地”。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及其成因;能用相关电脑软件合作探究并演示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能分辨不同的月相,并说出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其相应的农历日期;能结合农历对月相进行简单的观察。2.激发对月球的探究欲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精神;获得战胜困难、赢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月相。[来源:学,科,网Z,X,X,K]人们根据月相制定了农历,它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月相是本课的重点。[来源:学科网ZXXK]2.难点:月相变化。日、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造成了月相的变化,这种三维空间变化,如果没有情境模拟或动画支撑,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从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引入,请学生阐述对课题名称“月球——地球的伙伴”的理解,进而使学生明确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设计思想】“伙伴”——同属地月系;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月相变化、潮汐现象都与这种运动有关。所以要点一下课题的标题。2.月球概况(1)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来源:学科网ZXXK]①情境创设:观看月球视频介绍。②学生探究月球与地球在自然环境方面的主要差异。讨论: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与地球相比有哪些主要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呢?解释: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重力加速度小、昼夜温差大、白天能看见天空中的星星、表面布满环形山等的原因。(2)月球的同步自转和公转。[来源:学*科*网Z*X*X*K]①情境创设:看月球照片。我们平时看见的月亮是哪一张?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球总是以同一侧面朝向我们地球呢?③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在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扮演月球,围绕教师(扮演地球)进行绕转,演示并说明道理(同步自、公转),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为防止学生产生“月球有公转而没自转”的错觉,可再演示一次。【设计思想】要学生自己归纳出“公转、自转同向且同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增加讨论和演示启发。[来源:Zxxk.Com]3.月相(1)创设情境:通过看不同的月相照片和古诗“月有阴晴圆缺”导入。(2)提出问题:月相为什么会有变化?让学生猜测月相变化的原因。【设计思想】学生虽然知道月相有变化,但对成因普遍缺乏深入了解。让他们猜测成因,可激发探究的欲望。(3)情境演示,任务驱动:让全体学生团坐于教室中央,一名学生手持涂黑半边的排球围绕着大家作自西向东的绕转(注意白色一边始终朝向假设的太阳方向)。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白色部分,即“月相”的变化。【设计思想】月相变化是三维空间变化,实物演示能让学生“直接看见”月相及其变化过程,而flash课件是两维的,只能让学生“想象”出对应的月相。所以创设类似的实物情境比两维的flash课件演示具有更强的直观性,更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月相“图式”,理解月相变化的成因。(4)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及原因。①学生依据对上述演示的观察,在Flash课件上正确拖放不同月相的位置。[来源:学。科。网]【设计思想】1.立体——平面:将三维立体转换成平面图形;2.动态——静态: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3.有利于识记月相;4.纠正观察者位置偏差而造成的误差。②看Flash课件演示月相成因。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成因。然后归纳,让学生建构正确的月相变化成因的概念。【设计思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从“现象”提取“本质”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进而获得正确严密的概念。③看Flash课件“认识月相”部分,识记主要月相和名称及相对应的农历日期,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设计思想】强化学生对月相图象系统的掌握。4.迁移拓展(1)探究“新月—满月”为西侧亮;“满月—新月”为东侧亮。[来源:学,科,网Z,X,X,K]【设计思想】深化学生对月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