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同步教案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基本概念。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2.能够运用商品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问题。能够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的、普遍的经济现象。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规律。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引发的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价值规律的实现(等价交换的实现)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含义▲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经济的产生时间: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随人类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出现。3.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4.商品经济的内容: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总和。5.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商品经济发展至今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区别和共同点.(略)▲先有商品生产还是先有商品交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是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是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送给别人的礼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第1页共12页思考生产羊的劳动者与生产米的劳动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交换的等式为1只羊=2袋米。请回答:使用价值不同都具有价值(有共同的本质)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交换?为什么一只羊只能交换两袋米?价值量相等1、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多少劳动,没有价值,不是商品。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不是商品。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没有价值,不是商品。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有价值,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之一:之二:自己填一定或不一定1、没有使用价值,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3、有价值,4、没有价值,没有价值。有价值。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一定不一定一定不一定商品作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则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如某人在商店里购买某物,这是一种买卖关系,在这里某物是商品。但当某人把某物作为礼品送给别人,某人和接受礼品的人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因而在这里这件礼品不是商品。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一事实充分体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普遍性质。要善于用辨证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同种物品的多种使用价值总是被人们不断的发现和利用的.1把斧子=15千克大米1把斧子为什么需要同15千克大米大米相交换?1把斧子为什么能同15千克大米大米相交换?确定这一交换比例的根据是什么?(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但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出来的,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1把斧子=15千克大米一把斧子的价值是通过15千克大米表现出来的,15千克大米是一把斧子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在商品交换中,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第2页共12页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量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