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高考考纲要求:(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与发展(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高考考点诠释: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商品的含义①要把握的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才是商品。②要搞清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比较商品劳动产品区别1.用于交换2.有价值3.历史范畴1.不用于交换2.没有价值3.人类社会一个永恒范畴联系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3.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③要搞清物品、劳动产品、商品三者的关系物品的外延最大,既包括劳动产品,又包括非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既包括用于交换的,又包括不用于交换的;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2)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①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②商品经济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前,在原始部落之间,就偶尔有极少量的多余产品进行交换,这是最初的商品交换,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经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使交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但当时的交换只限于多余产品,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还不存在。这一时期只存在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经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独立出来,手工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了,商品经济也产生了。2.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有用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单一的,一种商品可以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②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不可比的,它体现了人与物(自然)的关系。(2)商品的价值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共同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撇开了生产商品的形形色色的劳动的特点后,剩下的人们劳动的共性,即各种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人的体力和脑力。②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需要相互比较凝结了多少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③在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通过货币表现出来。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们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针对商品而言),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分开,就不是商品;但无论是商品的生产者还是购买者(针对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同时兼得,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必须要分开,如果不分开,就不是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得到价值,商品购买者只有付出价值才能取得使用价值。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劳动产品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③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指商品的质量。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关乎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乃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关乎社会生产目的的实现、社会的稳定。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附着在具体的物上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价值也不是可以自我显现的,而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才能体现出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用的东西人们是不会要的。同样,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如果一个物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也就不可能称为商品。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因为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生产率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这是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在引起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变化的同时,带来单位商品价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