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8页第二章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以后各章我将陆续上传,谢谢各位同道下载使用)第一节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要实现社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一致,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求各级党委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进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一、新时期的杜会建设理论及其形成过程党的十六大以米,在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部署新任务的过程中,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加以阐述,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理论。具体来说,新时期的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如下:(1)社会建设理论形成的开端。2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强调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2)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开始酝酿突破口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全面把握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这次讲话已经表现出了要把社会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全面理解四者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趋向,说明在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上已开始酝酿突破。(3)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第2页共48页第1页共4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8页Z}I?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口”①这是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独立论述,标志着党开始将原来窝含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建设独立地分离出来,把社会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构建起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4)进一步确定社会建设的战略地位。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胡锦涛在这次全会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有机统一、互为条件、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进一步强调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5)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2007年}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做了正式确认,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列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专题,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一论述和报告中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部署,标志着党的社会建设理论正式形成。二、新时期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重要文献第3页共48页第2页共4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8页新时期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有两个重要文献和一个讲话精神。一是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于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献将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对于社会管理方面,《决定》强调“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