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生物传染病难点解读学法指导VIP免费

初中生物传染病难点解读学法指导_第1页
1/2
初中生物传染病难点解读学法指导_第2页
2/2
初中生物传染病难点解读一、传染病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但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1)病人:在大多数传染病中,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然而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初期其传染性最强。(2)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不易被发现,但具有传染性。(3)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传播疾病则为动物传染源。2.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有以下几种传播途径:(1)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鼠疫、流感、百日咳、流脑、肺结核、肺炭疽、麻疹、流腮、水痘等。(2)经消化道传播:霍乱、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等。(3)经接触传播:性病、狂犬病、鼠疫等。(4)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鼠疫、乙脑、疟疾等。(5)经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钩虫病等。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都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或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利于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前已经具有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病人要尽可能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以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2.切断传播途径其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要做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做好水源及粪便处理等。呼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室内消毒、个人戴口罩等。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等。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注意保护易感人群,不要使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并进行有重点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地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个月即失去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初中生物传染病难点解读学法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