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编重庆医科大学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3页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冯作化教授等主编的《医学分子生物学》七年制规划教材,结合本校教学计划、学时安排和实际情况编写而成,供各专业使用。《医学分子生物学》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36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为1:1。理论课内容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辅导等方式进行。本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项中规定了掌握、熟悉与了解的三级要求,在“教学内容”项中分别注明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在教学中逐渐试行双语教学,专业外语词汇占学生成绩的30%左右。前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科学的前沿,分子生物学是整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而且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占统治地位。可见其地位和重要性。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在正常和疾病状态下的生命活动规律,从分子水平开展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人体发育、分化和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细胞增殖调控的分子基础,人体三大功能调控系统(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调控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开展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生物制药以及卫生防疫。《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培养科研及应用型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各专业的学生,尤其需要学习和掌握较多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这将对学好其它各学科专业知识,为将来了解各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技术已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学习《医学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既要较系统地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分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力求在理论和实验方面取得应有的效果。教学方法: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实际操作,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其规范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能力。选编教材的基本依据:近年来国内高等医药院校纷纷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分子生物学有关课程,有关分子生物学的教材也在陆续出版,经过比较、筛选,我们认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冯作化教授主编的《医学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出版)内容新颖,结构合理,体系比较完整,是目前比较适合医学专业的系统性教材,故特选此教材作为七年制医学专业教学的蓝本。但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非常快,可谓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不断充实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动态,以跟上当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步伐和适应时代的要求。第2页共13页第1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3页目录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参考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遗传信息的表达(外源基因)第三章基因表达的调控第四章核酸的体外扩增第五章核酸的序列测定第六章基因文库构建与筛选第七章核酸的分子杂交第八章基因芯片第九章基因工程与干细胞工程第十章转基因动物技术第十一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第十二章蛋白质组学第十三章专题讲座附1教学手段附2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数教学时数分配表周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1绪论32遗传信息的表达(外源基因)33基因表达的调控34核酸的体外扩增35核酸的序列测定36基因文库构建与筛选37核酸的分子杂交38基因芯片39基因工程与干细胞工程310转基因动物技术311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312蛋白质组学313-18实验操作36总计72第3页共13页第2页共1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3页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