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详细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乏的分支学科。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步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乏的分支学科。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有关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络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应是能动的。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2.体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传达。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运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认为某种社会目的服务。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自身是一种“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发明。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发明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量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达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多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深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论述的理解。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在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13.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规定“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14.移情说:感情外射,原本我的感情外射或融入到物的身上,使之亦有,我就是物,物就是我。15.距离说:拉开功利距离的体验。对已经有的经验换一种角度重新审阅。16.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作家的体验不仅要能“入”,并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17.情致:由黑格尔提出。情致是两个方面的互相渗透,首先是个体的心情,是详细感性的,是会感感人的,另首先是价值和理性,可以作...